百年辛亥 百年湖商(2)
辛亥革命网 2011-03-25 00:00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陈扬渲 查看:
张静江生于1877年9月19日,为张宝善次子,因此当地人称之为二先生。祖父张颂贤认为这个孙子的八字很好,日后必成大器,可惜五行缺水,注定一生奔波,于是取名增澄,起字静江。可惜事不遂人愿,张静江一生奔波,不得安定。
生于巨富之家的张静江自幼受到家族熏陶,祖父张颂贤和外祖父庞云矰都是近代大实业家,性格豪放,富有进取心,且热心公益事业,两人对张静江一生影响极大。
南浔作家陆士虎向记者讲述了一则故事。光绪13年(1887年)腊月,10岁的张静江放学回家,宝善街发生大火,彼时一个2岁的小女孩被困在街边民房二楼,年幼的张静江便用水浇湿身上棉衣,冒着烟火冲上楼去,抱着小女孩以棉被裹身纵身跳下。小女孩得救了,但他的左腿粉碎性骨折。此事在当地传为美谈。
这样的义举在张静江成年之后更是屡见不鲜。在故乡时,年轻的张静江已素有侠名,日后投身反清运动,为革命倾尽家财,我们可以从他的家庭和性格中找到很多必然因素。
毁家襄助革命事业
和当时大多数富家子弟的出路一样,20岁时,父亲花10万银元为张静江捐得了江苏候补道衔。1902 年,他以驻法使馆商务参赞的身份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出使法国,此行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张静江是商业奇才,年轻气盛的他很希望发展中法贸易,进而开拓欧洲市场,与日本人一较高下。到法国一年后,他决定招股成立贸易公司,按外国洋行的模式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运到法国销售,从中赚取利润。
当时,国内华人自办海外贸易尚未开先河,只有洋人到中国开洋行,从来没有华人在国外开商行。父亲资助30万银元,帮助张静江成立了通运公司,最初只运销生丝、茶叶,后来发展到绸缎、漆器、竹器以及古董、字画,业务迅速扩张,获利无法估算,并在巴黎开设了一家开元茶店,陈设非常豪华,成为游客必到之处,后成为巴黎知识界聚会的高级沙龙。
张静江在巴黎受到巴枯宁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经常在公开场合发表激进的言论,在留学生中影响很大。他还结交了吴稚晖、李石曾,三人以思想先锋、敢于任事闻名,被旅法华人称为“三剑客”。
1905年,轮船上的一次偶遇成为张静江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当时,孙中山在伦敦蒙难后绕道前往日本,在轮船上与张静江相遇。早在出国之前,张静江的哥哥张弁群曾赴法治疗眼疾,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曾对弟弟讲起孙中山从事的革命活动和他的著作,所以张静江对孙中山仰慕已久。
张静江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