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教授陈共谈财税改革30年“三大政策”
辛亥革命网 2008-12-12 00: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陈共 查看:
人民网北京12月12日专电 “纪念中国财税改革30年”座谈会今天下午在北京召开,人民大学教授陈共在会上发言,原文摘录如下:
这30年的确是波澜壮阔的30年,我们税制改革也是辉煌的30年。从企业财政来说,出了一件大事。大家认为,财政收入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中国搞这么大,一片愤慨。可是为什么出这个财税政策?大家就考虑了,原因是我们企业实行了三大政策,问题出在这。提高农副产品价格,提高工人工资,提高经济收入。这三个政策一出来,对它的预期支出估计不足。这里首先碰到一个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吃的问题。
客观分析一下,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三大政策对不对?客观来讲是对的,没错。而且这三个政策推进了我们改革。它提高了企业活力,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而财政改革也就是从群众中拉开序幕的。为什么财政改革是阶级改革的突破口?实施以后出现一系列问题,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明显倾斜。国民收入明显向个人倾斜,那时个人收入提高的很快了,可是政府收入逐年下降。财政收入占GDP总量在逐年下降。这个时候怎么办?就给财政提出一个问题,改革也得改,不改也得改。无论如何都要改。重复两次的改进,基本上恢复了原来的秩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没有这个改革,当时财政收入下降的很厉害。1980年是负增长,第二年才是正增长,但是很慢。可是我们的税制刚刚恢复,包干制出现了,麻烦就在这。包干制在当时搞得很激烈。为什么要提出1994年税制改革,是因为实行包干制以后,财政要包干,财政收入逐年下降。这个谁都受不了。所以1994年出现税制改革。因为三大政策推出去,你不改不行。我认为1994年的改革是财税改革一个主力。再加上1998年税制改革,是中国财政税收的一个创造性成果。我们中国财政理论借鉴了西方经济理论。
第二个是塑造社会主义财税体制改革。下一个目标我想应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就是预算制度改革。我想今后的改革应该继续深化下去,把主要精力从单项改革转向制度改革。关于税收方面,实行减税政策,有征有减的税收改革。(根据人民网直播文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