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博览会中国独占鳌头(2)
辛亥革命网 2015-04-14 13:54 来源:团结报 作者:宁阳 查看:
仿太和殿修建中国展览馆
1914年12月28日,以陈琪为中国参赛会监督的中国参展人员40余人及第一批货物400箱抵达旧金山。第二批1400箱货物则在1915年1月29日抵达。巴拿马博览会的会场设在旧金山城市的西北,设有交通、矿冶、食品、园艺等12个展馆,共有25个国家设立了政府展馆,美国有26个州则设立了州展馆。整个会场共占地625亩,美国政府为此投资7000万美元,由著名设计师精心设计而成。巴拿马博览会于1915年2月20日正式开幕,当天的参观人数即达到25万人。由于战争原因,部分欧洲国家并未参加该次展览会,但仍有31个国家参与此次展览会。中国的展览馆是由农工商部派人到会场仿太和殿修建而成,耗费9万余元,具有浓重的中国特色,以展览本国特产为主,兼作办公之用。由于陈琪丰富的赛会经验及卓有远见的认识,美国方面对陈琪及中国代表团十分尊重,予以高规格接待。1915年4月22日,巴拿马博览会中国政府馆开幕,加州总督、旧金山市长出席,并赠送中国馆铜牌一面作为纪念。中国馆甫开馆即吸引了众多人士,当天参观者就达1万多人。中国参赛的商品除机械、制造、牲畜等三项外,交通、矿冶、工艺、农业、食品、教育、园艺、文艺、美术等九馆均有展品参加,其中参选的商品及所占面积均为各国之首。但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中国展品主要集中在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对工业技术较高的交通、矿冶等则少涉及,反应了当时中国的工业水平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中国赛会负责人对于陈列进行了精心规划,相比较此前的展会在布置、装饰上都有了相当大的改进。为宣传本国商品,中国赛会处还印制了大量说明书广为散发,以增进各国游客对中国商品的了解。此外,中国政府馆还设有劝工馆,租赁给各省商人出售各类特产。
仿太和殿修建的中国展览馆
中国参展商品独占鳌头
1915年,赛会方开始进行评奖,巴拿马博览会共设有六个奖项等级,分别为大奖、荣誉奖、金奖、银奖、铜奖和鼓励奖。美国从参赛各国中聘请了500名审查员担任评委,其中60%来自东道主美国,而中国由于参展商品众多,也拥有16个名额。
在巴拿马博览会的最终评审中,中国参展商品最终获得各项奖章1211枚,其中大奖章57枚,名誉奖章74枚,金牌奖258枚,银牌奖337枚,铜牌奖258枚,鼓励奖227枚,在参赛的31个国家中独占鳌头。其中丝绸类获得5个大奖章,超过日本西欧各国,被赛会审查人员誉为“最优丝”;茶叶获得8枚大奖章,远远超过只获得金牌的印度、锡兰两个竞争对手。部分工矿企业的参赛商品中,天津启新洋灰公司、广东水泥厂等获得金牌。来自贵州山城默默无闻的白酒,因陶罐破碎洒在地上,香气四溢最后蜚声海内外,这就是今天的茅台酒。茅台酒在巴拿马博览会上所获奖牌并不是金奖,而是二等奖,而获得一等奖的是直隶、河南的高粱酒、山西的汾酒、广东的果酒和山东张裕酿酒公司的酒品。由于中国展品的杰出表现,博览会组委会还将9月23日定为“中国日”。
巴拿马博览会至12月4日闭幕,为期10个月的展出期间,共有1900万人次参观。世界各国的团体纷纷前往参观、考察、研究。美国商会邀请中国商业界赴美考察,当时的实业界领袖张謇组织了工商界代表赴美考察。考察团在旧金山博览会考察一周后,即环游美国,共访问26个城市,参观243家工厂,与美国实业界人士广泛接触,还达成了部分合作协议。巴拿马展览会结束后,中国展览馆被保留下来移建至金门公园。为节省运费,展览的商品则尽可能的出售了。价格低廉的零星商品,全部捐给了美国的公益机构;不好出售的标本、模型等送给了当地的学校和博物馆。由于当时经费不足、运费高昂,陈琪最终通过驻美使馆向美国政府请求方把剩余展品运送回国。
中国通过参加巴拿马博览会,得到了赛会方和世界各国的认可,获得了相当的国际荣誉和一定的贸易机会。由于正值一战期间,欧洲国家忙于战争,中国商品在博览会的展出及得到认可,使其取代了部分欧洲商品原有的市场。博览会结束后当年,纽约、旧金山等地银行、贸易公司、丝厂纷纷来华考察,组织货源,准备运销欧洲,并对当时的生丝生产提出了建议。1915年,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中丝绸占1400万美元,茶叶占1800万美元,较上年大幅增长。以前产于甘肃、东三省等地的地毯物美价廉,但不为外国人赏识,每年出口额不足10万两白银,在博览会展出后,销售额几乎扩大了近10倍。因此,巴拿马博览会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工商业对外贸易上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