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镇冰与晚清海军(2)

辛亥革命网 2012-07-13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丁霄霄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甲午海战中,除了为世人熟知的邓世昌外,萨镇冰也是参战将领中的不可忽视的人物。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历经晚清、北洋、南京国民政

  临危受命 重建海军

  甲午战争撕下了清政府最后一块遮羞布,此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瓜分狂潮中,统治者终于认识到:没有海军,只能任人欺凌,于是迈出了缓慢而又坚定的重建海军的步伐。由于海军人才凋零,萨镇冰很快得到了崭露头角的机会。1898年,清政府议重建海军,萨镇冰成为北洋舰队帮统(副司令)兼当时中国最大军舰海圻号的舰长,协助统带(舰队司令)叶祖珪担负起复兴中国海军的重任。1905年,当叶祖珪积劳成疾病逝之后,萨镇冰接过叶氏衣钵,在复兴海军的道路中继续前进。

  萨镇冰认为要建设海军,首先要培养人才,所以他一方面创办烟台水师学堂亲自培养海军人才,另一方面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早在1903年冬天,萨镇冰筹划的烟台水师学堂正式开办,当时称“水师学堂”,附设在海军练营内,萨镇冰亲自为学校制订了“开办水师学堂章程”。为适应快出人才的需要,萨镇冰进行了大胆改革,把学制从原来的5年缩短为3年,只保留驾驶专业,专门培养海军指挥军官。烟台海校创建不久,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06年,中国首次派遣海军学生赴日本留学,烟台海校就有24人入选,居各海军学校之首。一大批留学生奔赴英德日等海军强国学习,这为中国海军建设培养了专门高级人才。

  1909年,萨镇冰被委为筹备海军大臣和海军提督。他上任后针对甲午海战中,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师互不统属,指挥不灵以致北洋水师无力回天,全军覆没的惨痛教训,他撤消互不统属的南北两洋水师建制,把它变成一支统一事权的国家海军。其次,他按舰的大小、性能、吨位,把海军分成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分担保卫海防和河防的任务,巡洋舰队以“海圻”、“海容”、“海天”、“海筹”4艘主力舰为主,都是三四千吨位以上的铁舰,长江舰队以小兵舰和鱼雷艇为主,职责更为明确;再次参照欧美海军制度,制定三等九级海军官制,按等级设计发放不同的军服和肩章标志等等。这是中国第一次用比较完整和比较科学的方式组建和管理海军,大大提高了海军在国家军队中的地位,使我国海军建制焕然一新。1909年及1910年,他还两度游历欧美,考察海军,参观船厂及海军机构,并订购新舰。经黄海大战后一蹶不振的我国海军,得以振兴,大清龙旗再次在沿海飘扬。

  当时,南洋地区有大量的华人华侨,在当地备受欺压。1908年,萨镇冰奏请清廷,建议每年派军舰访问南洋各国,抚慰海外侨胞。清廷采纳了这个建议后,萨镇冰遂亲率当时中国最大的军舰“海圻”号前往南洋群岛慰问华侨。这是我国以政府名义联络、宣抚海外侨胞之始。当军舰抵达新加坡等地后,当地华侨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关心,很多人当场热泪盈眶。萨镇冰的声望也在海外华侨中广泛地传播开来。

  同情革命 海军反正

  正当萨镇冰想大展身手实现宏图之时,清朝政权却已日落西山,风雨飘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大惊失色,急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军南下镇压,并电令萨镇冰率海军主力赴鄂协同作战。希望海陆配合,将起义扼杀在萌芽之中。

  萨镇冰到达武汉以后,起初积极与清军配合,在刘家庙等战斗中给予革命军巨大伤亡。革命军政府都督黎元洪,早年毕业天津水师学堂,又曾在威海北洋舰队当过兵,与萨镇冰有师生之谊。黎元洪致函萨镇冰,情真意切陈明大意,请求其弃暗投明,但萨镇冰却无动于衷。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萨镇冰目睹清政府摇摇欲坠,各省纷纷独立的局面,逐渐认识到清政府已尽失民心,开始同情革命。但是清政府和袁世凯对其知遇之恩,以及从小所接受的儒家忠孝气节思想的教育,使得萨镇冰不想做清廷的罪人,又不愿当那为后人唾骂的历史罪人,于是选择了一条中间的道路——离舰出走。11月11日萨镇冰化装成商人,乘英舰驶抵上海,并令各舰听命海筹管事起义将领黄钟英指挥。之后第三天,在黄钟英、汤芗铭率领下,海军宣布起义。

  萨镇冰的出走和海军的起义,给予清廷的打击是难以想象的,连袁世凯逼宫清廷退位都要拿海军说事。萨镇冰在关键时刻的这一选择,对于时局朝着和平转型的方向演变产生了不容忽略的影响。萨镇冰在重要关头虽然没有直接参与革命、积极投身反清的洪流中去,但他却能认清形势,这对革命军打击清军、扭转战局、安定人心,使革命军早日获成功起了重大的作用。

  民国成立后,萨镇冰担任过上海吴淞商船学校校长、北洋政府海军总长、兼代总理、福建省长。萨镇冰一生品行高洁,生活简朴,退出军界后,热心慈善事业,倡设孤儿院、工艺传习所、收容所等安置孤儿、残疾者,民众受其惠者甚众,被誉为“活菩萨”。冰心曾在《记萨镇冰先生》一文里深情的写道:“时至今日,虽然有许多儿时敬仰的人物,使我灰心,使我失望,而每一想到他(萨镇冰),就保留了我对人类的信心,鼓励了我向上生活的勇气。”

  1949年,萨镇冰拒绝了蒋介石请他到台湾的劝说,留在祖国大陆,为第一届全国政协特邀代表委员及中央军委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等。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的三次战役后打进了汉城,萨镇冰得知此事,回想起50多年前的甲午悲歌,当即作诗一首:“五十七载犹如梦,举国沦亡缘汉城,龙游浅水勿自弃,终有扬眉吐气天。 ”

  1952年4月10日,一代海军宿将萨镇冰以94岁高龄在福州与世长辞。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均发来唁电,福建人民政府举行公祭,灵柩葬于福州西门外梅亭。纵观萨镇冰的一生,其高洁的个人品质和他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对海军建设的热忱,无不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