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1)(2)
辛亥革命网 2012-11-2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先良 查看:
因此若硬要把十四年抗战说成八年抗战,则只是自贬身价而已,此亦导致有史人谓,政府不重视东北、华北广大国土,也不爱护东北、华北众多的国民,而这种错觉为政府带来了莫大的伤害,在此铁汉很诚恳地向史料机关和有关人士请求,为公道、为史实,应正名我国抗战为十四年,如此则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沈云龙:刚刚王铁老不赞成把抗战说成八年,应是十四年的看法,敝人几年前曾在报上发表过「抗战十四年、胜利十四年」一文,当时的一点想法,实与铁老的看法不某而合。
提到这个问题,想想实在是积重难返,原因可能是因为「八年抗战」念起来很顺口,导致提起抗战,便只重口号,而不正视事实内涵,使八年抗战至今即成了历史的专有名词,事实上七七事变前六年,我国抗战早就开始了。虽然铁老曾建议我向国民大会提出,但这种积习实在是很难去改变的,不过我一直主张,应把九一八事变日订为国定纪念日。
谈起七七抗战这段艰苦流亡,但却民气激昂的生活,应是四十年来处于安居乐业的朋友所不能想象的。当时抗战初期,政府不论在军力、武器等方面皆不如日本,但时局如此,这仗也非打不可,十四年的激昂抗战,实在有太多值得深入去探讨纪录的,但说到这里,便不禁让人想到,身逢其时的人想研究这段史实,例如探讨五十年前的七七事变,到底是谁开的第一枪?却常令人苦于原始资料的不能开放,这种作法让人无法理解,因为身为中华民族的国民,为什么不能去看这段史料,国史资料为什么不能开放?
为此我仍要继续呼吁,请公开史料,开放史料以供研究,并在市中心成立史料馆以便利查阅,来保存原始资料,使真正想从事研究者,自己有探求真象的机会,现在念历史的人,尤其是近代史的人,都必须到国外才能看到有关我国的史料,这情形实在令人感到遗憾。
我们提出上面两位以代表主张对日抗战应是十四年,不能仅是八年。我个人的抗日与抗战历史,应算一共有十二年,从民国二十二年三月来到青岛,便和这青山碧海、绿林红厦著称远东的美丽都市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如我以前记载的「抗战回忆录」第一章「抗日的火种」,第二章「青岛的八一四事件」,第三章「青岛的焦土」,均说明我们在鲁东及青岛对日奋斗的事实。
其次对日抗战,为了争取胜利,全中国人民,莫不遵奉全国领袖蒋公(中正)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