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9)(2)
辛亥革命网 2012-12-1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先良 查看:
(4).防奸:我们游击队所以能够扰乱敌人,就在运用『虚实』二字以愚弄敌人,使敌严阵以待而不能防,大张旗鼓而不能攻。如果在我们的民众中间,有偷漏消息出卖我们的份子,或在我们地区之内,可以钻进敌人的间谍,给敌人知道了我们的虚实,就会消灭我们的生存。所以防奸的工作,比之军事行动更为重要。我们要使奸不外来,更要使奸不内生。这种要求,从口头来谈,自然不难;从事实来做,却真是不易。然而我们由于保甲组织的成功,居然把游击区的内情,封锁得密缝不漏;把游击区的人心,团结得历久不渝。这种奇迹,实非我个人始望所及,这就得之于用民之效。我们对于民众力量的运用,总算实现了理想,达成了目的。
所以崂山的抗战,与其说是军事的胜利,不如说是政治的胜利。
5、柳树台、王哥庄与大崂——封锁与反封锁
柳树台为崂山中部山区的交通咽喉,王哥庄为崂山东部通往即墨南部的要道,大崂为崂山西部的中心要冲。青岛日军自迭次进犯崂山失利以后,遂改变军略计划,实行据点战略。民国三十二年春天,日敌调集海陆空军,以陆军七、八千人为主攻力量,作空前末有的进扰,所有崂山四周的山陬要隘,都布满了敌兵,他们一面分赴各村严密搜查,一面强征民夫构筑碉堡造成据点,经过一两个月之久,把碉堡筑成,留兵驻守以后,主力部队始行撤回青岛。敌人这一措施,可真够厉害,他们一共设立的有登瀛、黄山、柳树台、大崂、汉河、王哥庄、下河、张村、鸿园以及海岸边沿的沙子口等据点,都是高峯深谷形势天成的咽喉要道所在,尤其柳树台、王哥庄、大崂更是咽喉要道,他们控制在手,便截断了我们的联络,阻碍了我们的活动,我们为保生存,非出死力拔去不可。
柳树台高约四百六十公尺,为南九水北九水之分水岭,两旁峯峦夹峙,极为险要,自德人辟路后,可由青岛市乘汽车直达柳树台,途经李村约三十余里可进入九水山区,沿途两山相夹,一水中穿,峭壁危岩,苍松奇石,层峦迭嶂,清流激湍,诸胜景错出其间,行其中者,如入山阴道上,使人应接不暇,自青岛来此者,车行至此止。柳树台有德国旧时病院楼台两所,俄国人所设客邸新屋数楹,青岛收回后,曾有规模较大之崂山饭店设置于此,自南九水路开辟后,游人悉取道柳树台以观鱼鳞瀑。柳树台北下为北九水,潭水清澈,游者多喜休憩于此,然后再往观鱼鳞瀑诸胜。北九水庙在附近,正殿为三元宫,有明天顺二年建太和观碑,壁间嵌有龙阳易顺鼎诗:「清溪回转听流泉,隔绝红尘别有天;诸涧好花如静女,静峯奇石似飞仙。三春海上寻三岛,一日山中抵一年;独倚桥栏更惆怅,斜阳红到古松边。」其处旧有石屋书院,为即墨邑绅课士之所,溪流清浅,地极幽邃,益以该处空气清鲜,气候和顺,后来有疗养院亦设于此,由欧洲籍修女主其事。抗战期间,彼等曾悉心医治我受伤将士,并设法掩护,使不为敌人察觉,等于我方附在之医院。民国三十三年八月六日我青保部队进袭该敌伪据点,碉堡一经炸毁,堡内敌伪逃窜,余众均被解决,遂告克复。
王哥庄为崂东区第一大镇,三面环海,一面倚山,是青岛通往崂山和即墨南部的要道。日寇占据青岛的翌年,就在这里设立一个自卫团据点,控制了崂东一半的地区,这当然是我们第一个要收复的地方。这个伪自卫团有二百余人,都是被敌人胁迫而来的当地老百姓,所以我们一面进行策反工作,减少战斗的牺牲,一面以实力进攻,压迫投诚。民国三十二年三月二日我青保部队官兵出动千余人,向伪自卫团猛击,伪兵见我声势浩大,激战未久,就停止抵抗;所有伪自卫团官兵,除少数伤亡外,全部向我投诚,他们把枪支械弹悉数缴出,于是崂东局势,顿然开展。当时我们曾把这次战役经过报告中央,曾蒙中央电令嘉勉,并分别给奖。
大崂位于崂西之中心,地当冲要,我保安总队自克柳树台、王哥庄后,崂东崂南已全归掌握,惟崂西之大崂,仍被敌伪盘据,青岛市政府遂令保安总队继续进攻,迅予夷平。该敌伪据点建筑坚固,我军急攻不下,乃选拔射击手以强烈火力集中射击,使对方不敢抬头,并以手榴弹向三层平台猛投猛炸,战至深夜,天正下雨,乃乘机潜近碉堡安上炸药,两角炮楼轰然炸塌,我军遂以白刃冲入碉堡,伪军死伤枕藉,其余皆束手就擒,天明时胜利结束是次战役。
自我青保总队攻克柳树台、王哥庄、大崂重要据点之后,其余各地如沙子口、鸿园、窝洛、张村、下河、青山、黄山等伪据点敌人,胆落心惊,不敢恋守,我军乘胜利余威,或则分别攻下,或伪军自动放弃,于是整个崂山已完全为我控制,我们的行政区域与活动范围因之扩大,凭据崂山以高屋建岭之势,乘机向青岛市内伸展,派便衣队混入市内,经常向敌军驻屯地点或仓库附近丢几个小型炸弹或手榴弹,遇机加以袭击,劫取枪械,或进入敌人的纱厂搬走纱布,以补充青保官兵军装制服之需与武器充实之用。市区民众对于崂山抗战志士之活动,一方谈虎色变,一方又描述得神奇飘忽。敌人多年的扫荡结果,不仅未奏丝毫效果,反而我们更强壮厉害起来,他们祇好以神秘的眼光来看崂山,说崂山里有重庆派来的军事专家居中指挥,所以他们很难对付,那知指挥领导的不过是一介书生,并非军事专家。
6、青岛保安总队
青岛保安总队是在抗战中成长的武力,是在艰苦困难中锻炼出来的队伍。它的干部就是事变前的青岛国术馆的国术员,队兵就是山区勇敢的农民。这般敌忾同仇的官兵,经过了主义的灌输,成为坚强的部队,而且随着抗战期间的延续而愈趋壮大,终于从敌人手里凭这一份力量收复了青岛,保卫着青岛。现在把它的历史略为叙述:
最初我军退出青岛,敌人进占的时候,过去在沈市长手下受过军事训练的学校教员,和工农壮丁。便开始在崂山发动组织抗战队伍。他们当时的集合,不过一二百人,直到民国二十八年五月,才开始成立独立营,隶属鲁东行署。我把山里的干部一百余人,都调来行署所在地莱阳受训。因为我兼任鲁东区及青岛区党务指导专员,所以就在这一百余人中挑选五十人,举办党务训练班,施以一个月的训练,使之接受党的智识,提起革命的精神。毕业后就编成四个连,以两个连保卫行署,以两个连回崂山打游击。到民国二十九年底,沈兼市长命我兼任市府秘书长,成立青市政府办事处,管理市区行政;于是在民国三十年初,就把独立营改称为青岛保安大队。民国三十一年为适应事实的需要,增设保安第二大队,委派高芳先为大队长,旋即成立保安总队,辖第一、第二两大队,我自兼总队长,以高芳先为总队附。迨鲁东行署结束,全队移驻崂山,恐兵单力薄,难期巩固据点,打击敌人,遂扩充为四个大队三个特务队,以高芳先升任总队长。民国三十四年更将一、二大队扩编为两个团,改称青岛保安师。在原有保安总队之下,仍设三个大队。胜利以后,青岛保安师因系临时组织,未经备案,即行撤销番号,仍并入保安总队。于是青保共有七个大队,分驻市内市外,绥靖地面,保卫水源,直至民国三十五年六月,国军五十四军开到青市填防之后,保安总队因经费给养编制之限制,始缩编为四个大队;其余三个大队拨归国军补充。此为保安总队成长之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