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海军的航母与潜艇梦

辛亥革命网 2013-12-09 00:00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胡博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军阀连年混战,国家财政艰苦的情况下,海军官兵为了加强海防力量,仍然孜孜不倦地争取壮大海军实力,先后向政府提出了若干海军建设计

  近阅《上海书评》第258期(2013年11月17日)章骞先生所著《可怜又可敬的民国海军》一文,颇有感触。因笔者在编写《民国海军将官录》时,接触到不少海军将领及舰艇史料,深知民国海军建设的艰辛。即便如此,在军阀连年混战,国家财政艰苦的情况下,海军官兵为了加强海防力量,仍然孜孜不倦地争取壮大海军实力,先后向政府提出了若干海军建设计划,这其中就有建设航空母舰和潜艇部队的设想。

  提出建造航空母舰的海军将领是陈绍宽。陈绍宽在年轻时,曾被政府派到欧洲考察海军。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陈绍宽亲眼见到英国的水上飞机母舰在海战时发挥出的巨大攻击力,这在他内心中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一战结束前夕,英国又将飞机母舰进一步加强,并派其中一艘长途跋涉担负轰炸德国空军基地的重任。这更加坚定了陈绍宽要建设中国航母的想法。可由于他只是一名基层军官,无法左右中国海军高层的想法,只能蛰伏以待。

  蒋介石统一中国后,已经官至军政部海军署署长的陈绍宽终于在1928年12月的编遣会议上提出了建设航空母舰的想法,他认为海军最少应该添造一艘费用为两千万元的飞机母舰。1929年6月,陈绍宽又专门制订了《训政时期海军部工作年表》,在其中的军务部分是这样说的:“主力舰队包括巡洋舰、驱逐舰、潜水舰、飞机母舰等共七十一艘,共十万五千吨……以六年为完成之期。”1934年7月,陈绍宽又在《海战》一文中特别强调了海战中飞机的重要性。

  遗憾的是,蒋介石之统一中国仅是名义,很快就接连爆发的军阀混战,使政府根本无暇顾及海军建设,更谈不上去造什么飞机母舰了。这使陈绍宽一度愤而辞职,以示抗议。蒋介石为了安抚陈氏,表示可以在“十五年以内,有建设六十万吨的希望”,并暗示这六十万吨中应“包括三艘飞机母舰”。就这样,陈绍宽被挽留下来了。

  尽管如此,陈绍宽建设航母的计划还是没有得到实施。海军名下虽然有几艘北洋军阀时期用货船改造的“飞机母舰”,但舰上仅能安置一到两架飞机,徒有名义,根本无法与真正的航母相比。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海军在日本优势海军的压制下毫无还击之力,许多舰艇被迫自沉,以堵塞长江流域,阻挡日本海军深入内地。此时的海军形同“江军”。即便如此,陈绍宽等海军官兵仍然在艰苦中自强不息,并且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建设航母的意愿。

  终于,在1943年11月,时任海军总司令的陈绍宽再次提出了建设航母的设想。他提出,当前海军应划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应配置一队(五艘)航空母舰。此外,他还提出要建设潜艇母舰。陈绍宽指出,“航空母舰排水量,由数千吨到三万五千吨,装载飞机由二三十架至一百多架不等。”计划虽好,毕竟是纸上谈兵。因为以当时的国势来说,要建造二十艘航空母舰的计划无异于天马行空,甚至连造价都不用提出就被直接否决了。

  抗战胜利后,中国收编了不少日军舰艇,欧美国家也通过各种方式“赠”舰于国民政府。这使民国的海军破天荒地强大了一回。在这种情况下,陈绍宽认为时机成熟,他第三次提出了建设航母的计划。

  陈绍宽认为,战后的海军建设可以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为十年,来逐渐实现目标。这个计划提出第一阶段可以先建造一万吨和八千吨航空母舰各一艘,造价需6280元/吨。前者应配备一千八百名官兵,后者配备一千六百名官兵。遗憾的是,随着内战爆发,以及海军改由陆军出身的黄埔嫡系桂永清接掌等诸多因素,直到蒋介石逃往台湾都没能得以实施。时至今日,民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依然只存在于纸面文书之上。

  相比于航母,民国海军对于潜艇部队的建设倒是真正被提上议事日程,并正式实施起来的。提出建造潜艇的依然是陈绍宽,区别是这个提议得到了政府的批准,并且在中德两国合作的蜜月期内,落实了潜艇的代造事宜。

  1937年3月,由海军部出面同德国“合步楼”公司签定了建造五百吨潜艇一艘、二百五十吨潜艇四艘,以及潜艇母舰一艘、鱼雷二百四十具、水雷五百具的合同。如果一切顺利,这些潜艇将在三年后全部到位。这样一来,潜艇部队的诞生,就将成为民国海军的一个里程碑。遗憾的是,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以及中国海军的绝对劣势,政府不得不将用于建造潜艇的款项抽调大部转用于陆军,海军只保留了同“合步楼”公司建造两艘二百五十吨潜艇的定单。

  尽管如此,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扼杀了海军的潜艇梦。此时德国虽然没有向中国宣战,但在盟友日本的压力下,不得不中断与中国的各项合作。这样一来,潜艇的建造就被无限期地拖延下来。而等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正式对德宣战后,潜艇的建设就无形中打了水漂。潜艇建设成了民国海军的第二个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