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潜为黄埔军校输送人才

辛亥革命网 2014-02-07 00:00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贾晓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程潜不仅富于军事指挥才能,更具备军事教育才能,为黄埔军校输送过大批人才。,程潜为黄埔军校输送人才,

1949年长沙起义时的程潜(左)和他从讲武堂转学至黄埔一期的弟子陈明仁

  程潜不仅富于军事指挥才能,更具备军事教育才能,为黄埔军校输送过大批人才。在黄埔军校尚未建立之前,各路驻扎在广州的军事力量都办有自己的军事干部学校,例如粤军李济深办的西江讲武堂、滇军干部学校、桂军军官学校等。当时程潜在他任总长的军政部开办了一个“中央陆军教导团”,地点在广州北校场营房,后来改名“陆军讲武堂”。1924年4月中旬,程潜亲拟了一份关于建立军校的呈文,递交大元帅孙中山,孙中山任命军政部长程潜兼校长,负责“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的筹建工作。5月程潜就军人宣誓词及军人宣誓条例向孙中山呈文。7月10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议决定设“统一训练处”。“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是早于黄埔军校的革命军官培养基地。程潜为学校招收了数百名学员,其中湖南人占到九成。

  有一种说法是,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筹建工作开始以后,曾一度考虑以程潜为校长,以蒋介石和李济深为副校长。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包惠僧曾回忆说:“黄埔军校开办之前,孙中山派蒋介石到苏俄去考察军事,决定派程潜为校长,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蒋介石以他同孙中山的关系与他曾到苏俄考察军事的条件,他说一切既是学习苏俄,程潜那一点日本派的旧的军事知识有什么用处呢?他不愿屈居在程潜之下,就愤然离开了广州。”黄埔军校二期生覃异之也提到:“关于校长的人选,最初决定为程潜,而以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蒋介石当时无论在党在军,都是后辈,孙中山先生派他为军校副校长,已经是‘不次之迁’。但是蒋介石不愿在程潜之下,对这个任命很不满意,就离开了广州,跑到上海,表示消极。”但孙中山权衡再三,最终否定了有关程潜的任命。但对于此种说法,也有很多商榷的声音,比如曾任黄埔军校战术教官的刘峙回忆:“起初孙中山先生想要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兼军官学校校长,负责筹备。”据黄埔一期生李奇中回忆,当时确有驻扎在广州的各路军队将领如李济深、范石生、杨希闵等人激烈反对,但孙中山先生似乎在蒋介石奉命去苏联考察的时候就已经内定蒋介石为校长了。而对于蒋介石去上海的理由,一种观点认为蒋介石与苏联顾问意见不合而被训斥,结果愤而离开;另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各种势力的多方掣肘,导致蒋介石的筹备工作无法进行而造成的。

  不管怎么说,程潜为黄埔军校以及黄埔军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却是不争的事实。黄埔军校一期生正取学生350名,备取学生120名(于右任介绍三十多人来校,未经考试,即编入第四队,不在上数之内),毕业的时候是四个队493人。这其中,就有多名学生是从程潜主持的陆军讲武学校保送到黄埔的,比如步兵第一队的宋雄夫、第二队的桂永清等人。当年11月19日,程潜把陆军讲武学校学生158名(多为湖南籍)送入黄埔军校。军政部讲武堂比黄埔第一期早几个月开学,经校方研究,将其中原定编入第二期第六队的一部分学生146人提升到第一期。这批转校生中,有左权、陈明仁、黄锦辉、余剑光等人,使黄埔第一期变成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共五个队(中途十余人退学),人数增加到649人。不久,这批湖南籍黄埔一期生毕业后纷纷加入黄埔学生军,不仅有利缓解了建军初期缺乏军事人才的状况,且在第一、第二次东征,平息刘杨内乱以及后来的南征、北伐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中的很多人成长为一代名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