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语罕与黄埔军校
辛亥革命网 2014-07-16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余音 查看:
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开办90周年华诞。在黄埔教官璀璨的群星中,高语罕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在黄埔,他手执教鞭不过百日,聂荣臻夸他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政治教官”,蒋介石则将他归入“黄埔四凶”。由于在黄埔军校得罪了蒋介石,他的三个儿女参加革命后,全部遇害。
中共早期建党骨干
1887年8月1日,高语罕出生在安徽寿县正阳关。他的祖上是一大盐商,拥有“高大门”整条巷子的豪宅。到了祖父那一辈,已败落到为人当账房先生。他的父亲是个私塾先生,青灯黄卷苦读一生,竟然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中。1904年冬天,清政府举行最后一次科举考试,高语罕上了一趟寿州,就把秀才收入囊中。
辛亥革命胜利后,为了准备北伐力量,“革命奇士”韩衍创建安徽青年军,自任监督(司令),高语罕应邀担任秘书长。遗憾的是,1912年4月,国民党内部同室操戈,韩衍在安庆遇刺身亡。料理完韩衍后事,高语罕申请到一笔官费,留学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回国以后,担任芜湖省立第五中学的国文教员、学监,与刘希平、沈泽民、朱蕴山等一起,投身教育事业,欲栽大木柱长天。他还在学生中发起组建无政府主义团体安社(当时,无政府主义风靡世界,其音译为“安那琪”),编印《自由之花》,主要会员有蒋光慈、阿英(钱杏邨)、李克农等。
1921年1月,高语罕已成为中共早期建党骨干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筹建者之一,他把在芜湖五中、工读学校等校的讲义编纂成《白话书信》,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与《尝试集》、《独秀文存》齐名,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力作。次年8月,高语罕参加完中共“二大”,受党组织派遣留学德国。在哥廷根大学,他一边读书,一边从事党的工作,与张申府等人一起组建了中共旅欧总支部。在《九死一生记》中,他回忆道:“每逢星期六或星期日,大家要聚餐一次,时常不离伴的,大概是叔隐、老郑、小房、朱德夫妇和我……史叔隐和孙炳文、朱德、章伯钧等之加入共产党和国民党,皆经我一手包办。”
“当时最受欢迎的政治教官”
1926年1月,高语罕作为留德代表,回国参加国民党“二大”。经过选举,他成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常委,还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主任教官兼入伍生部少将党代表。不久,他把长子国玖、三子贵玖叫到广州,两个儿子双双考入黄埔六期。
当时,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个个都是青年才俊,许多人后来成为国、共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但相比较来说,高语罕博闻强记、口若悬河,教学经验丰富,表现突出。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聂荣臻评价说,他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政治教官”。
当年,黄埔学生中流传着这样的“段子”:“怕的是邓演达,爱的是恽代英,敬的是高语罕,服的是张治中。”毛泽东表弟、林彪同学、黄埔四期生文强清楚地记得:高语罕很善于宣传白话文的重要性,他不是生硬地提出要求,而是循循善诱。他“说白话文要成为革命事业的宣传工具,要求普及,用到革命生活一切领域之中。有一次,他风趣地说,‘同学们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也许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没有对象的未婚者,以我在学生时代的经验,用文言文写爱情信,不如用白话文写爱情信,这是最能表达内心情感的,诸位努力写吧!’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高语罕性格耿直,对于不良现象敢怒敢言。一次,黄埔军校召开座谈会,高语罕按时走进会场,看见桌子上摆满了各种水果、点心,当场放了一炮:开会是工作,又不是请客?现在各级组织的经费都很困难,应该精打细算,不能铺张浪费!蒋介石校长听到批评,只知理亏,脸上一阵白一阵红,最后气得甩袖子而去。还有一次,在广州大学反对段祺瑞大会上,高语罕发表演说:改造整个社会,不是光靠打倒几个人就行了。我们目前是要打倒北京的伪执政段祺瑞,但如果不注意肃清我们阵线内部的反革命分子和反革命思想,南方恐怕也会出现段祺瑞。蒋介石倘若有反革命的思想和行为,我们也会以对待段祺瑞的态度,对待他,打倒他!
由于多次发表反蒋言论,高语罕与邓演达、张治中和恽代英一起,被蒋介石斥责为“黄埔四凶”。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想借中山舰事件,将高语罕抓起来,由于李济深(时任黄埔军校副校长)的极力劝阻,才侥幸脱险。但是,蒋介石绝不能容忍高语罕长期在黄埔“唱对台戏”。4月7日,陈延年获悉蒋介石下令抓高的情报,提前把他送上客轮,隐藏起来。当轮船起锚离开广州,离开了他辛勤耕耘三个月的黄埔军校时,高语罕颇为伤感,他合上随身带的《离骚》,口占一诗:“《离骚》读罢听悲笳,入夜江声走万蛇。曾住此间三月暮,而今一水是天涯。”
反蒋“三尊大炮”
被蒋介石赶出黄埔,孤傲的高语罕并没有屈服。两个月后,他在《向导》上发表《一封公开信——致蒋介石先生》,坦言相告:“先生!老子娘生下我来,就是这副骨头!性子憨直,心直口快,但是我却有一个好处:晓得一个人,尤其是一个革命党人,若是自己不能受人批评,不能公开的承认自己的过失,甚至还去文过饰非,那便是自绝他的政治生命……”
1927年3月初,高语罕前往汉口,担任《民国日报》主笔,继续对蒋介石的独裁作风口诛笔伐,又与吴玉章、徐谦一起,被誉为武汉的反蒋“三尊大炮”。3月23日,坐镇南昌的蒋介石,授意爪牙捣毁国民党左派领导的安徽省国民党党部等机关,打伤数十人,史称“安庆惨案”。高语罕拍案而起,在《“反对”与“打倒”》社论中,一一列举蒋介石在南昌、九江、安庆等地的暴行,大声疾呼:“如果介石同志执迷不悟,不肯公开地在全党的最高机关,在全国民众面前,承认自己的过失……我们便不能姑息蒋介石同志个人,一定要群起攻之,便是‘打倒蒋介石’!”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如黄埔军校的一大批共产党员,包括政治总教官、最后一任政治部主任熊雄和学员高国玖、高贵玖等,都在“清党”中被捕,被关押在广州南石头监狱。几天后,熊雄、高贵玖被执行枪决;过了两年多,高国玖才与张国屏、戴冠宇一起,期满出狱,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后来,他与姐姐高云玖,都被反动派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