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军事科学60年回顾与启示(2)

辛亥革命网 2009-11-20 00: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伴随着共和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我国军事科学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发挥了服务军事实践、引领军事变革、传

  二

  60年来,我国军事科学认真贯彻党的军事科研工作方针,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研究推出了一大批创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研究方面,先后编辑(翻译)出版了马恩列斯军事文集、毛泽东军事文集、邓小平军事文集、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选编等,撰写出版了系列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研究著述。在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研究方面,推出了世界战略形势判断、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制定、国家军事战略方针充实完善等研究成果。在作战理论研究和作战条令编修方面,推出了大规模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指导、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基本作战思想和战法创新、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等研究成果,编写修订了5代作战条令。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研究方面,先后在国防经济和国防动员、军事制度、军事管理、作战力量建设、军队政治工作、后勤建设、装备建设等领域推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研究编修了《国防法》等10多部军事法律,以及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等300余部军事法规。此外,先后编写出版了数百部军事历史著作,翻译出版了大批外国军事名著,编纂出版了《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等一批军事工具书,开发研制了一批军事运筹和作战实验软件系统,编辑出版了《中国军事科学》等上百种军事学术刊物。

  (二)探索构建了中国特色军事科学学科体系。在学科体系框架研究方面,着眼于满足军事实践发展和军事理论创新需要,探索构建了3类军事学学科框架体系:中国军事百科编纂体系、国家军事学研究生教育学科体系和军事理论创新学科体系。在主干学科建设方面,组织编写并不断修订了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军制学、军队政治工作学、联勤保障学、武器装备学等一大批理论着作。在新兴学科建设方面,研究推出了国防经济学、联合战役学、军事管理学、军事心理学、国际军事学等系列理论着作。

  (三)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军事科研人才。通过积极选调、送学培养、出国深造、实践历练等措施,依托国家和军队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和国际学术交流,培养造就了一支学贯中西、能引领军事科学发展、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理论专家队伍,一支能够站在学术前沿、不断提出创新观点、引领学科理论发展的学科带头人队伍,一支具有很高科学文化素养、善于研究问题、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研后备人才队伍,一支掌握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具有较高政策水平和过硬组织协调能力的科研管理人才队伍。

  (四)建立健全了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政策制度。制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研究条例》、《全军军事科学研究计划重大课题研究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法规,形成了较完整的军事科研法规体系;推出了“全军军事科学研究工作五年规划”、《全军军事科学研究课题申报、评审实施办法》、《全军军事科研计划课题经费管理实施办法》以及《叶剑英军事科研奖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五)丰富发展了现代军事科研方法手段。在科研方法创新方面,在坚持调查研究、预测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传统科研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提出了“实验模拟论证”、“以人为主、人机结合,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等科研方法;在科研手段建设方面,围绕科研信息化需求,积极推进军事科研数据库、科研网络、软件系统、仿真环境等科研手段建设,建成了全军数字化军事科研信息中心、全军联合作战研究实验中心等信息化的科研基础设施,初步实现了科研模式由分散化向一体化、由作坊式向联合化、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

  (六)广泛开展了对外军事学术交流。已在国内成功举办了“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国际论坛”、“中国-东盟高级防务学者对话”等一系列国际军事学术交流活动,与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机制化的学术交流关系;搭建了科研人员出国(境)访问考察、参加国际会议、客座研究、讲学留学等学术交流平台。我国军事科研人员的足迹已经遍及五大洲,参观访问了近百个国家军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