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唯一的一批女学员(2)
辛亥革命网 2014-12-29 09:50 来源:文史天地 作者:文史天地 查看:
这些女学员在校期间,住在靠近校本部的另一个宿舍,单独有大门出入,单独占有课堂、食堂、操场等。女学员一律留短发,穿深灰色军装,紧束着腰带,戴着军帽。与男学员装束不同的是:打黑色绑腿,军服双袖缀上红色字母“W”标记,并配发短枪。军校纪律严格、节奏紧张,军号一响,学员们就得马上起床、穿衣、梳洗,被子叠得方方正正犹如“豆腐块”,摆在木板床中央,10分钟收拾完毕后进行操练。她们从早上5时半起床,直到晚上9时半睡觉,每天8堂课,中途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其课程与男学员一样,主要分为军事和政治两大类。军事课主要有步兵操典、射击训练,还到蛇山“打野外”进行实地军事演习等,军事操练相当艰苦,以致于有些女学员操练完上楼时提不起脚来,一些年龄偏小的女学员还累得哭了鼻子;政治课内容相当丰富,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的《资本论》等。校方还经常邀请一些著名的进步人士或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到校讲课或讲演,毛泽东、郭沫若、陈独秀、宋庆龄、董必武等都到校做过报告或讲演。课余时间,学校还经常组织女学员到社会上进行宣传,并执行一些勤务工作,这是男学员根本享受不到的“特殊待遇”。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无数党员干部和进步青年惨遭杀害。正当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上,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时,蒋介石一方面指使粤、桂、川、黔军阀分三路进攻两湖,另一方面勾结反动军官为内应。蒋介石唆使夏斗寅叛变,勾结四川军阀杨森,企图里应外合颠覆武汉国民政府,以达到其消灭革命力量的目的。而武汉当时仅有卫戍司令叶挺的一师兵力,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叛军很快到了离武昌只有三四十里的纸坊,形势迫在眉睫。军校决定由留在后方的叶挺率领第11军第24师迎击叛军的进攻,并把军校全体同学编为中央独立师,军校女生队编为政治连,分为救护队和宣传队,分别隶属军医处和政治部,并受叶挺指挥,开赴前线。这213名娘子军,和男兵一样,全副武装,沿途张贴标语,自编歌谣,向群众宣传,调查情况。咸宁是叛军夏斗寅洗劫过的地方,群众一看见武装的军队来了,吓得四处逃窜。女生队就抓紧时机,向群众宣传“我们是革命的军队,是保护人民大众的”。经过反复宣传,革命军终于受到群众的理解和爱戴。妇女们主动给革命军送茶、送水。“在炮火连天的火线上,女生队的学员紧跟作战的男学员部队,投入紧张的抢救伤员的工作。她们个个勇敢,不顾子弹在头上尖叫,把受伤的战友抬下火线,热情地为他们包扎、换药、喂药”。这次从出征到返校共34天。在这34天里,女生队学员“历尽艰难困苦,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女学员谢冰莹在途中写下的《从军记》,轰动全国。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生班师回校后,取消中央独立师番号,仍恢复武汉分校的名称和建制,但是“学生中的那种激昂气概似乎没有消失”。1927年7月,汪精卫步蒋介石后尘,公开发表声明反共,一些进步的领导人脱离武汉政府。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决定提前结业,每个学员发一张黄埔军校第6期的毕业证书。213名女学员除极个别学员被送到苏联学习外,大部分都被分到叶挺和张发奎的部队,也有不少人回到家乡,有的从事地下工作,有的后来又辗转找到了革命队伍,也有的消极落伍了。但黄埔军校也涌现出了赵一曼、胡兰畦、谢冰莹、宋绮云、胡筠、曾宪植、黄杰、张瑞华、危拱之等一大批巾帼英雄。
应该承认,这些黄埔军校的唯一一批女学员,以她们自己崇高的革命志向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为今天的广大女性树立了榜样。正如徐向前元帅后来为这些女兵题词所说的那样,她们不愧是“中国民主革命中一支坚强队伍,妇女解放运动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