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前期的中国海军:派系复杂 四分五裂(2)

辛亥革命网 2015-05-28 09:21 来源:团结报 作者:黄明 查看:

民国前期,拥有辛亥革命期间从清王朝归顺过来的近代海军。当时的海上力量在亚洲仅次于日本,但与世界范围内的西方海军强国相比较,还是显得十分弱小。

  2、“电雷系”海军派系

  民国初期除了中央海军、东北海军、广东海军三支舰队互不统辖、分庭抗礼的局面外,从1932年起,又增加了一个被称作“电雷系”的海军新派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对那些不是自己嫡系的海军很不放心,他一面维持海军三足鼎立的局面以便从中操纵,另一方面则决心开办所谓“海军黄埔学校”,培植效忠自己的嫡系海军。1932年,国民党在向德国和英国购买了一批鱼雷快艇和水雷以后,在江苏长江边上的江阴开办了一所海军电雷学校,直接隶属于军政部,蒋介石自任校长,以欧阳格为教育长。该学校规模很大,编制人员多,经费充足,课程设置仿照正规的海军院校,学生多以中央陆军学校选调而来。于是,在马尾(福建)、青岛(鲁)、黄埔(粤)三个海军派系之外,又加上了一个江阴“电雷系”。1935年,“海圻”、“海琛”两艘巡洋舰脱离广东军阀陈济棠,投靠蒋介石,成为军政部电雷学校海军力量的中坚。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短短4—5年间,“电雷系”海军舰船已初具规模,拥有大中小型舰船17艘。它们是:巡洋舰“海圻”、“海琛”,炮舰“同心”、“同德”,练习舰“自由中国”,鱼雷快艇12艘,共计17艘。由此可见,在民国前期,本来宜合不宜分,宜整不宜散的海军犹如一盘散沙,使本来就弱小的中国海防更加脆弱,在帝国主义的侵略面前更加无力抵抗。这样一支弱小的民国海军,舰船总数不到上百之外,兵员不过约2万,为何竟会如此四分五裂,原因何在?

  3、对“闽系海阀”责任说之评议

  有人曾“固数言负责任者为闽系海阀”,把海军分裂的罪责归咎于福建人主持海军军政。他们说:“自民元以来,我国行使海军军政职权机关之海军部,为闽系海阀盘踞把持,积重难返,任何政变而海军部不变,任何革命而海军部不革”,天长地久,就形成了福建人独霸海军的情况。他们以乡土地域观念取人,“将之非闽者去,兵之客籍者逐”。清末民初,游学国内外海军学生不下数百人,莫不被其摧残抑勒,豕交兽畜,甚或屏除排斥,永不录用。内而海部,外而舰队,其位置略重者,悉用闽人充之,不问其才不才称不称也。有些海军界人士回忆说:“民国海军中出色闽籍者,为其同乡长官所提拔,虽庸才无能,皆升至司令。当时有非闽籍不得为司令等要职的说法,由此可见一斑”。在这种情况下,非闽籍的海军人士因得不到公正待遇,反而遭受无情排挤,遂起而反抗。“驻粤海军之改造,东北海军之特起,以致酿成今日分崩离析之局面。今国难当前,而未能合衷共济者,闽系海阀驱除外省海军人才使之然也。”

  昔之海军人才,为“闽系海阀”所视为无用,所认为不轨,“今皆南北分驰,各有树立矣。然若任其各自树立,愈趋愈远,迨其结果,必互相雄长,无所适从,势力分散,徒事阋墙,夫何外御其侮之有!”有人提出:“今果欲救海军,救国家,则中央政府应当彻底觉悟,命令福建海阀,将海军大权公布之全国,不得视为一省一人之私;否则,我海军若再挟省界之私见,忘国仇之公敌,取不合作主义,出不统一下策,始终坚其福建海军天下之说,使区区海军仍如一盘散沙,则战事一开,国未亡而海军先亡”。

  也有人认为把民国前期海军四分五裂的责任扣在所谓“闽系海阀”头上,是不公平的,也是说明不了问题的。如果说海军四分五裂是由于“闽系海阀”的罪过,那么,“吾国事关军国之四分五裂者多矣;或省自为政;或军拥其帅;或阳奉阴违;或瓯脱自喜;或政帜立异;或党内树派,凡举兵农财司法工商交通教育军事,虽同一复载青天白日旗帜之下,举无足语其统一者”。诸如此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的分裂状态,责任又在谁呢?总不能也怪罪到“闽系海阀”头上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并非仅仅存在于海军当中,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显然在其背后有着比某个集团、某个派系的活动更为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这种分裂局面,发生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其原因之一是在于地方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二是在于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海军的分裂,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国家分裂的原因,相反只不过是国家经济和政治分裂的恶果。

  三、与国家社会的分裂相伴并行

  1、把海军作为争夺和离间的对象

  各派新旧军阀派系林立,他们各依恃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支持,民国以来一直进行着连绵不断的战争。民国初年北洋军阀与西南军阀之间、北洋军阀内部各派系之间,其后的国民党新军阀各派系之间,都是如此。各派军阀为了增强其割据混战的武力,纷纷把海军作为争夺和离间的对象,从而在海军中酿成了极为复杂激烈的派系斗争。例如:在直皖、直奉战争中,吴佩孚极力拉拢海军,与总司令杜锡珪结拜把兄弟,因而海军协助直系军阀击败了皖系和奉系;其后不久,海军将领林建章等又被皖系军阀重金买动,率领“海筹”等6艘军舰归附皖系浙江督军卢永辉,进攻直系江苏督军齐燮元,爆发了“江浙战争”;与此同时,吴佩孚则收买了海军将领温树德,率领“海圻”、“海琛”等舰由广州北上,编成渤海舰队,参加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战败,奉系军阀又把原属直系的渤海舰队再收买过来,合并组成了海军总司令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显而易见,正是军阀的割据混战,才造成和加剧了海军的分裂和纷争。

  2、海军的四分五裂是国民党政府蓄意造成的结果

  民国海军的根源并非蒋介石的嫡系,蒋介石对之只图一时利用,表面上予以羁维,实际上很不信任,伺机吞并,甚至扶植另一派系,挑起争斗,以分而治之。所以陈绍宽虽任海军部长,但政令和军令只能贯彻于所属的第一、第二和练习舰队,第三舰队则归东北政府管辖,第四舰队则隶属于广东政府,各立门户,分庭抗礼。有言论指出:蒋介石故意造成海军一盘散沙的局面,是为了便于控制和驾驭。除此之外,他还加紧培育自己的嫡系海军,并在原有的闽、鲁、粤三个海军派系之外,又加上一个“电雷系”,派系斗争日益激化,使中国海军更加分裂。例如:1935年,“海圻”、“海琛”两舰因反对陈济棠,冲出广州虎门,开往香港躲避。蒋介石先派舰拦截,后又派人收买,结果两舰行驶到南京,泊于下关江面,与中央舰队旌旗在望,鼓角相闻。但却不隶属于民国海军部,而归军政部管辖,鸿沟分明,不相往来。这些情况都说明,民国前期海军之所以各立门户,四分五裂,原因不在于所谓“闽系海阀”的排斥异己,结党营私,而是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军阀之间的割据与混战以及国民党政府分而治之的政策所使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