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南昌起义的十二位农工党党员
辛亥革命网 2020-07-30 09:05 来源:团结报 作者:张李锁 查看: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今年是八一南昌起义爆发93周年,也是中国农工民主党成立90周年,鲜为人知的是,参加或参与南昌起义的著名农工党党员就有12位。他们是邓演达、谭平山、彭泽民、黄琪翔、章伯钧、朱蕴山、肖炳章、邹敬芳、张曙时、许甦魂、周士第、李小青。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大革命后期,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被逐渐瓦解,1927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4·12”和“7·15”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这是发生八一南昌起义的政治背景,也是邓演达等国民党左派酝酿组建一个新政党以再造国民党的政治背景。因此,1927年参加或参与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起又参加组建中华革命党或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简称临委会)的农工党党员,就成了历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这个群体中比较知名的农工党党员有12位。他们是邓演达、谭平山、彭泽民、黄琪翔、章伯钧、朱蕴山、肖炳章、邹敬芳、张曙时、许甦魂、周士第、李小青。
名列起义领导机构但未实际参加起义的党员:邓演达、黄琪翔
这12位农工党党员中,邓演达当时正在去苏联的路上,并未实际参加起义。但因为他与宋庆龄一样,是国民党左派的代表人物,仍然被列为起义的名义领导机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25人委员之一,并被推选为7人主席团成员之一。这7人主席团成员是“宋庆龄、邓演达、谭平山、张发奎、贺龙、郭沫若、恽代英”。这7人中,当时拥有共产党员身份的是谭平山、恽代英。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25人委员中,有农工党党员邓演达、谭平山、彭泽民、黄琪翔、张曙时5人。其中黄琪翔也没有实际参加起义,由于他在国共合作的第一次北伐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1927年6月升任张发奎领导的第二方面军所属第四军军长,仍然被列入起义领导机构名单中。其余10位农工党党员,都实际参加了起义。
起义的实际领导人之一:谭平山
谭平山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著名政治活动家,1909年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9年成为“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任中共广东支部书记。中共召开一大时,谭平山忙于在广东大学为党筹集活动经费,派出陈公博代他出席。1923年,他以中共广东区委书记、中共中央驻粤代表、老同盟会会员和老国民党党员的身份,作为中共推出的全权代表,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民党的党纲就是由他亲手起草的。当时,出席国民党一大的中共代表只有李大钊、瞿秋白和谭平山3人。1924年1月,谭平山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组织部部长。无论在当时的共产党内还是改组后的国民党内,谭平山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领导起义的7人主席团中,除去没有实际参加起义的宋庆龄、邓演达、张发奎,排在最前面的就是兼具国民党员和共产党员双重身份的谭平山。当时,周恩来以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领导起义,但这个身份是不公开的。中共前敌委员会有周恩来、李立三、彭湃、恽代英、谭平山等人。因此,谭平山是南昌起义实际领导人之一。
7月30日,在起义一切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张国焘受命于共产国际,以中央代表的身份赶来阻止起义,谭平山曾主张要杀掉反对起义的张国焘。
8月1日起义爆发。8月8日武汉国民党中央宣布开除谭平山的国民党党籍。起义失败后,11月9日中共召开临时政治扩大会议,谭平山因得罪了张国焘和共产国际,又被错误地开除了共产党党籍。此后,谭平山受到宋庆龄、邓演达、陈友仁发表的《莫斯科宣言》的鼓舞,于1928年3月与章伯钧、朱蕴山、张曙时等人组建了中华革命党,并将不在国内的邓演达推举为领导机构成员,为临委会的正式成立进行了有益探索,打下了一定的组织基础。谭平山之所以没有参加正式建党的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主要是因为他不同意在党名中仍然冠以中国国民党的名号。
起义的坚定拥护者:彭泽民
彭泽民是著名的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之一。1927年7月14日,汪精卫秘密召开“分共会议”,有共产党员身份的国民党员全部被排除在外。不能参会的吴玉章和林伯渠等共产党人焦急地等候会议消息。彭泽民连夜赶来告诉他们会议的实情,为共产党撤离武汉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彭泽民由于支持共产党的行为暴露,“便于次日和一班革命同志投奔南昌”,参加了起义。他是名义领导起义的革命委员会25名委员之一。南昌起义取得最初的胜利后,22人署名发表了著名的《中央委员宣言》。这22名国民党中央委员中,不但有谭平山、毛泽东、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恽代英、邓颖超等共产党人,而且有农工党党员邓演达、谭平山、彭泽民、许甦魂等人。起义失败后,彭泽民参加创建农工党,在8月9日召开的“一干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干部会干事,成为农工党的创始人之一。在1947年召开的四干会议上担任农工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代表农工党响应中共中央发布的“五一口号”,参加新政协。
参加起义的中央干部会干事:章伯钧、朱蕴山、肖炳章、邹敬芳
章伯钧在德国留学期间,1923年初由室友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回国任中山大学教授,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以共产党员身份加入国民党。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训练部(主任邓演达、副主任郭沫若)宣传科科长。在北伐战争中,任总政治部秘书长、农工部兵农联合委员会主席。在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章伯钧毅然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代行主任职。起义军失败后流亡香港,脱离中共。1928年春与谭平山等一同组建农工党的前身中华革命党,1930年与回国的邓演达一起参加了临委会的筹建,在8月9日召开的“一干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干部会25人干事之一,并负责领导中央宣传委员会。在1938年召开的“三干会议”上,章伯钧担任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总联络人。
朱蕴山是国民党左派的一位代表人物。1926年1月,他以中央特邀代表身份出席国民党二大,并在此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15”反革命政变后,朱蕴山不顾通缉和追捕毅然来到南昌同周恩来见面,参加了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党务委员会委员。起义失败后,他参加了农工党前身中华革命党和临委会的筹建,1930年8月,在建党的“一干会议”上当选为25人干事之一。后来成为民革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肖炳章也是一位国民党左派人士,曾任孙中山的秘书。1924年代表江西参加了国民党一大。准备发动南昌起义时,担任江西省教育厅厅长的肖炳章全力支持起义,任革命委员会秘书厅秘书。起义后遭受国民政府通缉,1930年8月,在临委会“一干会议”上当选为25人干事之一。
邹敬芳早年在日本留学,回国后曾任湘西靖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广州军政府军政部秘书。南昌起义时任革命委员会秘书厅秘书。1930年8月,在临委会“一干会议”上当选为25人干事之一。在抗战时期,邹敬芳参加了汪精卫政权。
参加起义的其他农工党党员:张曙时、许甦魂、周士第、李小青
张曙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国民党左派人士,1924年参加国民党一大。南昌起义时,张曙时作为江苏省代表被推选为革命委员会委员,并任党务委员会主席。1928年春,张曙时与谭平山、章伯钧等一同组建农工党的前身中华革命党。1932年,张曙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从事统战工作。
许甦魂是一位爱国华侨,早年在新加坡结识了农工党创始人之一的彭泽民。1924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改组后的国民党。1926 年1月从缅甸回国,出席国民党二大。南昌起义时,任革命委员会办公厅秘书;起义失败后,担任临委会创始阶段南方区负责人。1929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1930年11月,被任命为第十九师政治部主任,1931年任红七军政治部主任,11月在肃反扩大化中被错杀。1945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周士第,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参与组建孙中山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起,周士第任铁甲车队副队长、队长。1927年,周士第率部参加南昌起义,任第25师师长。起义失败后,周士第参加黄埔革命同学会和临委会的创建,受邓演达委派参加南方局的组建工作。1932年上海淞沪抗战时,黄琪翔组织临委会成员组成上海抗日义勇军,编入十九路军补充一团参加战斗。周士第就是这支抗日义勇军的队长,后来周士第又参加了福建事变。福建事变失败后,周士第回归中共。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士第任八路军第120师参谋长,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李小青,八一南昌起义时任革命委员会农工委员会委员,是农工党江西省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作者系农工党山西省委会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