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旧布新(2)
辛亥革命网 2013-09-23 00:00 来源:扬州晚报 作者:大慕 查看:
辫子革命
剪辫运动席卷全国
今日男子头发留长留短很自由,但在百年之前剪除发辫的激荡则不小。汉口车站路有一家诞生于1911年的百年理发店长生堂。作为时代和潮流的见证者,长生堂记录了辛亥革命带来的“革故”与“鼎新”。
1911年9月17日,扬州剃头匠张聚年在汉口法租界内老火车站旁边,开了间理发店,挂出了“长生堂”的招牌,一段延续百年的城市传奇,由此拉开帷幕,这是中国第一家理发店。当时国人蓄长辫,长生堂就经营剃头修发的生意。10月10日,武昌起义枪声打响。全国掀起剪辫风潮,剪了辫子,少有好看的发形。长生堂根据西洋发型,再结合中国人脸形,设计出了背头、中分头等男士发型,备受上流人士欢迎,一时门庭若市,军政要员、达官显贵、社会名流纷至沓来。当时的武汉市民追求西洋时尚,不少人蓄“威廉”式胡子,做“拿破仑”或“华盛顿”发型,这两种发型其实就是中分和偏分,刚剪掉满清辫子的中国人,以美、法、德等世界强国领导人的名字命名发型,呈现出追求西洋时尚、期盼国家富强的心态。
男女同校
广东“女学”开风气之先
民国之初,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指出,占中国总人口一半的女子教育一向受到忽视,“直至清末,女子识字者百中无一”。他指示教育部公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及课程标准》,规定初等小学实行男女同校,鼓励女子上学,大力发展女子教育。
当时广东女学开风气之先。据记载:1912年,有人将其与内陆其他省份女学作了比较,指出广东女生的独特之处:她们除了有自己的名字,有的还有字有号,并有名片;在广东,女子言论自由,还当上代议士;女生有自己的报纸,且“常与官厅作对”。不仅如此,女子嫁人后还可以负笈千里,成为女志士。1912年10月,广东教育司举行游艺会,女子第一师范、第二师范和女子体育学校的学生参加竞走比赛,被报刊赞誉“其奋勇向前,不让男子”。广东女生自高小以上
皆着黑色短裙,夏季衣帽全用白色,冬季分别用蓝及灰等色,时人赞其“有一种天然之美,加以原系天足,其身体强健,甲于全国女生之上”。
而男女大中小学生的全面同校,在辛亥革命数年后才终于实现。1918年,岭南大学开始招收女生,成为中国第一所实行男女同校的大学。到1931年时,全国75%的大学向女性开放。随着男女享受同等教育,“女学”一词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