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装,不仅为了时尚(2)
辛亥革命网 2014-06-25 00:00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王萍 查看:
在人们印象中,当时的上海应该是时尚的“最前沿”。但其实,广州学贯东西、打扮入时的“西关小姐”才是时尚的“领跑者”,旗袍也是最先在广州出现的。“无论是达官贵人的太太、小姐,还是学生、家庭主妇,都喜欢旗袍……西关小姐穿着的旗袍多为绣花绸缎料,旗袍打腰褶、胸褶,以突出女性曲线美。”这就是对传统旗袍的改良。
改良旗袍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大胆地将人体轮廓曲线勾出。随着袍腰不断收缩,女性身材的曲线终于全部显露出来。“一些旗袍腰身最后竟窄得要吸气才能扣上纽扣。”此外,旗袍的长度也缩短了、袖口也收窄了。传统旗袍配穿长裤,开衩处很浅,仅可见绣花的裤脚,民国旗袍内着内裤和丝袜,开衩处露腿。
发型服饰 摩登女子开始流行
据《纽约时报》当时的记载,除了用西方化妆品之外,中国的妇女开始喷香水甚至涂上了口红。发型也开始逐渐背离传统。“女士们头上发型发生的革命,丝毫不亚于男性削掉辫子。”女性开始剪短发、甚至开始整烫头发。
同时,中国妇女开始穿起了皮鞋,“即使是极具冲击力的高跟鞋,她们行走起来也轻松灵活,快步如飞。”“西式长筒袜于是开始风靡一时。欧美商人现在正忙于设计新的款式,以设法满足千百万只中国金莲小脚的迫切需要。”
到了上世纪20年代末,内衣从海外传入中国,当时人们称之为“义乳”。最初,中国妇女并不习惯使用,电影女明星成为时尚体验的先行者。阮玲玉是最早戴“义乳”的中国妇女之一。在银幕上,她戴上义乳、身着旗袍后显现出的近乎完美的身体曲线,给妇女们以惊艳。“义乳”慢慢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普及起来。
■相关链接
末代皇后婉容
最时髦的后妃
据记载,19世纪末摄影术传入宫廷。婉容的旗袍着装照片数量颇丰,从早期旗女的清式长袍到后来流行的新式旗袍,都有详实的记录。从她的照片中,可以梳理出旗袍在清宫中应时变化的大致脉络。
婉容早期的照片,其袍身与衣袖都较肥阔宽长,与普通旗女所穿长袍不同之处仅在于用料更精美华贵,装饰更讲究,有表征身份的意义。婉容的照片中,也有一些用作日常便装的旗袍,风格淡雅、朴素、简约。便服旗袍长度稍短,可以看见白色短袜与绣鞋。旗袍外加大氅(也称“斗篷”)可称是京派的穿法。大氅沿领圈做有细密褶裥,边缘用“线香滚”,显得精致而优雅。
婉容后期的时装照中,有西式装扮,也不乏紧随潮流的旗袍裙,发型一改早期“达拉翅”及高鬓的单调,时而披肩发,时而烫发,也都紧随当年时尚。
■专家点评:接受新生活 自然接受新服装
“辛亥革命后,新式服装的推行,是一种倡议和引导,比剪辫子、放足更为温和、自然,收效却更明显,”《辛亥年》作者、作家祝勇说,“服装的变化其实是人们内心态度的表达,接受了新思想,大家就愿意以新的生活方式过日子,时尚潮流的推动,好过‘一刀切’式的政令。”
“等级”一词在封建社会中出现的频率最高,生活起居、吃穿用度一切皆不可越级。“辛亥革命后,皇权不存在了,民本时代开始了,穿什么衣服成了‘个人隐私’,谁也无权干涉。”祝勇说,“接受西方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喜欢穿西装,但你不能说,一生只穿长衫的鲁迅就是因循守旧的‘老顽固’。”甚至,“混搭”一词也可以追溯至辛亥年间。“那时穿长衫下面可以穿皮鞋,外面再罩一件西服,也是未尝不可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