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百姓能源使用大变迁

辛亥革命网 2010-08-20 00:00 来源:商丘电视台 作者:申颖 许志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摆在七件事的首位,可见燃料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重要。 ,辉煌60年:百姓能源使用大变迁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摆在七件事的首位,可见燃料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老百姓日常使用的能源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它的变革更折射出了百姓生活从贫穷到温饱到小康的变迁。

        周末,市民薛善花的家中热闹非凡,一家人从早上就买来了时令的蔬菜,共享佳肴。这不,还不到一小时,一桌6菜一汤的盛宴就“出炉”了,浓浓的菜香溢满了整个房间。

        同期声:市民   薛善花
   
        而在建国之初,天燃气对于群众来说,还一无所知,更不用说生活使用了。那时,百废待兴,老百姓的日子也处于最基本的温饱水平。我市的广大农村以及大多城郊地区,家家户户几乎都垒土灶,烧柴火。

          同期声: 柘城县牛城乡草帽王村村民 李玉兰:原来做饭都是烧风箱锅,都是靠柴火,麦秸、玉米秆做饭,拉着风箱弄的哪个地方都是灰,烟熏的都睁不开眼。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群众的生活逐渐改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许多农民家中逐渐富裕起来。祖祖辈辈烧的土灶少见了,越来越多的是蜂窝煤灶煮饭、烧水都很方便。

        当时,柴火、煤炉是人们日常生活、取暖的必备用具,家家户户凭本购买每月定量供应的蜂窝煤,企事业单位皆以燃煤锅炉——烧水、取暖。特别是冬季来临,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烟尘味,到处都是灰蒙蒙的。到90年代末,煤气瓶登堂入室,成为家庭主妇们的最爱。轻轻一拧开关,蓝蓝的火苗就会旺旺地燃烧起来。与此同时,在广大农村,许多农民也用上了洁净、方便的沼气。

        同期声:柘城县牛城乡草帽王村村民 李玉兰:2004、05年的时候吧,县沼气办给俺示范村支沼气,家家户户都支上沼气,修上柏油路,支上沼气吃饭不困难了,阴天下雨也不愁柴火了,一打火都着了,还干净还卫生,比以前烧煤球的时候一年能省三、四百块钱。

        随着2004年商丘新奥燃气有限公司入驻商丘,商丘市民开始用上了干净、便利的天燃气。

        记者:商丘新奥燃气有限公司是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招商引资企业,成立于2004年8月,进行市区管道燃气的开发、建设与经营,拥有我市30年管道燃气独家特许经营权。同年11月正式投入运营。这也标志着我市城市燃料结构调整步入新时期。

        同期声:商丘新奥燃气有限公司总经理     郭伟:目前发展用户已经达到5万户,已经具备通气条件的用户达到3万3千户,城市管网铺设280多公里,整个覆盖了道南所有的居民区域,涵盖人口已经达到50多万人,工业用户有望明年底或2011年上半年管道气进入商丘以后,我们整个市场可以全面启动。

        岁月如烟,自1949年以来,我市城乡各地百业俱兴,旧貌换新颜。从烧柴到烧煤炉,从散装煤到蜂窝煤,再到液化气、天然气,建国60年来,老百姓烧火做饭越来越方便,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有滋有味”。不仅居民生活用燃料在不断升级,随着居民用气量不断攀升,人们对于生活质量也有了新要求,清洁、环保的绿色能源逐渐成为生活时尚。小小的厨房,大大的变迁。它的嬗变,反映着一个小家庭生活的变化,更反映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

        同期声:市民 薛善花:这两年,群众的生活水平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厨房灶具得到彻底改善,你看俺家不仅用上了天然气,还有电磁炉、电饭煲,一个比一个先进。生活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啊。

        同期声:柘城县牛城乡草帽王村村民    李玉兰:这时候一打火都做饭,搁到过去你想也不敢想,这会都成现实了,这都是党跟政府给咱的福气。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