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袍哥
辛亥革命网 2010-11-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朱俊丰 查看:
秘密结社古已有之,袍哥(哥老会)也不例外。哥老会最早可以追溯到清康熙时期,据说郑成功当年创立“反清复明”的组织,派其部将陈近南到四川雅州开精忠山,这便是四川袍哥组织的源头。后来哥老会才慢慢“流于贵州,渐及湖南,以及东南各省”。清末道咸以来,吏治日益腐败,加上西方列强的入侵,促使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大量破产的农民和失业的手工业者以及混迹于市井乡邻的散兵游勇,迫于生活的无路,纷纷加入了哥老会。哥老会能够在清末兴起,这就是主要的社会根源。
哥老会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组织,而是各地自成一体。不过,每一个地方的哥老会都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哥老会的内部以兄弟结义的形式组成,分八个排行,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作为代号。一、二、三排分别称大哥、圣贤二哥、三哥,同时他们被比拟成刘备、关羽、张飞,并且居于领导地位。五、六、八、九、十执行上级命令,分管庶务,俨然微型的政府机构。唯独没有四、七的安排,据说这是因为当年陈近南去雅州开精忠山,四、七两兄曾向清军告密,陈近南差点因此丧命。这当然被认为是袍哥的奇耻大辱,所以便永远取消了这两个排行。作为秘密结社,由于属于非法性质,他们自创了一套专用的隐语,作为秘密联络的暗号,同时这种特制的隐语也能够加强其组织内部的向心力。
图1:曾经参加过袍哥组织的贺龙元帅。老一辈革命家贺龙,他在1928年“两把菜刀闹革命”时,其追随者就全是他手下的袍哥兄弟。
起初“反清复明”是哥老会的宗旨,但由于哥老会的成员身份极其复杂,且大多为贫苦出身,劫富济贫,反对贪官污吏就成了他们经常举行的反抗活动。苦难出生的他们,对“弟兄相称、平等对待”,“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义气结合”“豪侠仗义”等朴素的美好观念有着深切的向往。也许正是由于这种苦难的遭遇及向往,所以他们才容易被某些别有用心的野心家利用,成为他们的牺牲品。但在特定的时期,袍哥组织也做过有益的事情,有功于国家民族。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日益加深,深处内陆的四川也成了他们垂涎欲滴的目标,加上清政府的残酷盘剥,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袍哥也逐渐从“反清复明”“兴满灭汉”发展出新的斗争形式及对象,即反对帝国主义的在华侵略和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斗争主要以零星的群众斗争为主,也有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比如1859年10月李永和、蓝大顺在云南大关牛皮寨发动的反清起义。起义军在四川坚持血战三年多,后在蓝大顺的率领下进入陕南活动,最终于1865年3月被清军镇压下去。而我们知道这段时间正是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南方从如火如荼到失败的关键时期,所以可以说他们的起义分散了清军的力量,从战略上配合了太平天国运动。
袍哥最值得后人称道的则是他们在保路运动发挥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自始就十分重视会党的力量。因此从兴中会到同盟会,革命党人始终保持着与会党的秘密联系。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从此有了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还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在各地设立的支部也越发重视发动会党的工作。由于四川位于长江上游,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熊克武曾回忆说:“同盟会总部根据孙中山先生的指示:‘扬子江流域将为中国革命必争之地,而四川位居长江上游,更应及早图之’,所以把在四川发难的责任交给我们。”众所周知的是哥老会在四川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所以同盟会与哥老会进行了积极的联合。联合主要采取吸收袍哥参加同盟会和同盟会参加袍哥组织的办式同时进行。保路运动爆发以后,很快形成了巨大的声势。应该说这种大好形势的出现,不仅应归功于革命派,而且与哥老会动员普通群众参加保路运动的活动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