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红十字——人道主义在中国
辛亥革命网 2010-11-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朱俊丰 查看:
1863年,在瑞士人亨利·杜南的倡议下,“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国际红十字会前身)在日内瓦建立。世界红十字运动拉开帷幕。这是一场当遇到战争和自然灾害时,当人类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时,旨在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和社会进步的伟大事业。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台湾地区首先出现了来自国外的红十字救助团体,可是国内的视线还没有关注到它。直到在甲午战争的中国战场上,有人注意到了那些佩戴“红十字”标记的日本人,在救助日本士兵的同时,也救助那些中弹倒地的清朝士兵,由好奇到赞赏,“红十字”才真正走入中国。旅日华人孙淦便是倡导建立中国的红十字组织的先驱。在孙淦等人倡导的影响之下,《申报》等国内的各大报刊对国际红十字会和人道主义精神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
图1:红十字之父-亨利·杜南及红十字会标志(由颠倒颜色的瑞士国旗而成)
舆论的宣传,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得要求创立红十字组织的呼声愈来愈烈。1904年日俄战争之际,中、英、美、法、德五国在上海成立的万国红十字会上海分会标志着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1910年,“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改名为“大清红十字会”,盛宣怀被清政府任命为第一任会长。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大清红十字会”改名为中国红十字会,吕海寰任会长。他在任期间,孜孜不倦地为中国红十字会初创时期的发展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在他的领导下,1912年中国红十字会加入了日内瓦国际红十字会,得到了国际社会正式的认可。
图2:第一任会长盛宣怀(1907-1911)
图3:第二任会长吕海寰(191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