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天乳运动:解放的不只是身体
辛亥革命网 2010-11-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朱俊丰 查看:
肚兜、抹胸、抹肚、抹腹、裹肚、兜兜等,每个时期对于用来束缚女子胸脯的它们(内衣)都有不同的称呼。民国初期,用于束胸的小马甲一时在女子中大为流行。它由一种带有摧残性的“捆身子”的内衣演变而来,比其更加紧窄。小马甲的功用在于束胸,它于胸前开襟,穿着时将马甲前面密布的纽扣扣牢,胸乳便被紧紧地掩藏在马甲之内。
图一:小马甲
清末民初,辛资产阶级革命派继承了维新派“风俗革命”的口号,大力宣传移风易俗。他们通过批判奴役妇女的种种恶风陋俗,积极为女子争取人身的解放。革命派的努力为澄清社会风气起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民国以后,有些思想开放的女子,穿着上了用轻薄纱料制成的马甲,外罩网纱,露现肌肤,竟成为了一时社会新潮,众相效仿。然而在一些保守人士却视之为淫风败俗,有伤风化。甚至,政府当局亦出面禁止。这引起了社会进步人士的批判,随后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天乳运动将裹缚在女子胸前几千年的束奶帕抛进了历史之中。
这场运动起于一些女子对放胸的追求和一批社会进步知识分子对解放女性的胸乳的摇旗呐喊。民国著名的性学博士张竞生便是这场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束胸使女子美德性征不能表现出来,胸平扁如男子,不但自己不美,而且使社会失了多少兴趣。”(张竞生《美的人生观》)他要求女子应该扔掉束奶帕,让其自由成长。在文人知识分子的倡导之下,社会中要求女子放胸的呼声愈来愈烈。
1927年国民政府颁布了要求女子放胸的法令。它从国民健康的角度出发,强调束胸对女子身心健康的危害,不利于哺育幼儿,影响国民的身体素质的发展。这个法令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各大报纸竟相报道,称之为“天乳运动”。但是由于社会风气还不十分开放,放乳运动也遭到一些保守的分子的阻滞,也弄出了一些啼笑皆非的故事。那时一叫卫清芬女子扔掉了束胸袙,但是却遭到了公公的反对,只得又束起了胸。结果在一次上街时被检查到,罚了50块大洋。公公知道后,嘴硬硬着说“罚就罚,我还出不起这钱?”同时叫儿子不要让媳妇上街,以避人耳目。然而某天,一个妇女组织上门来检查,发现卫女士还束着胸,又罚了50块大洋。此后公公因为心疼钱就再也不过问卫女士束胸不束胸了。
图二:身体力行试穿乳罩的阮玲玉
在要求放乳的运动之中,一些女明星、女运动员和社会名媛等的身体力行,为开辟社会风气,引领社会风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抛弃了束奶帕,“义乳”(乳罩)作为呵护乳房的西方新事物进入了中国的女性世界。首先敢于冲破禁规,穿上乳罩的就是那些活跃在公众视线之下的女明星们。民国时期的大腕电影明星阮玲玉便是最早带上“义乳”的女性之一。带上“义乳”,穿上旗袍的阮玲玉,完美的身体曲线得到极致的展现,更加凸显东方女性的独特魅力。
知识分子的倡导,政府的政令,女明星等的身体力行,促使这场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此后,女子的胸乳再也没有被紧紧地密封在束奶帕之内,而是在新式内衣之下得到了健康自由的成长和完美的展现。这场轰轰烈烈的放乳运动,与放足运动一起进一步使女性逐渐摆脱了封建伦理对女性身体的束缚,一方面社会风气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放,女子的服饰也更加的袒露开放。同时身体解放之后的女子,也开始了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以追求摆脱男性附属品的地位。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