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脉搏——社会变迁中的新事物

辛亥革命网 2011-02-12 00:00 来源:浙江档案馆 作者:浙江档案馆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剧烈的社会变革年代里,西方最新物质文明成果的传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了极大的便利。新事物的引进和普及不仅显著地提高了劳动生
 

  在剧烈的社会变革年代里,西方最新物质文明成果的传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了极大的便利。不同于以往的时代,20世纪的国人不再将“声、光、电”视为外国的“洪水猛兽”、“奇技淫巧”加以顽固排斥,从外国商人、传教士竭力推介变为由得风气之先的国人主动引进,传播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愈来愈小,被接受的速度越来越快。新事物的引进和普及不仅显著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化,进而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根本变革。

  1907年,浙江铁路公司创办电话公司,当年杭州市内的电话用户约为30多户,主要为浙江铁路公司内部使用,浙江省的电话事业由此诞生。1922年,浙江督军卢永祥饬令杭州电报局利用既有电报线路加挂长途电话线路,杭嘉湖地区开通长途电话。1928年3月,省政府主席张静江指示省建设厅筹办省际长途电话,设浙江省电话局筹备处。1929年2月,电话事业由省电话局收为官办。杭州至南京、上海、芜湖、苏州等地的长途电话相继通话营业。1929年9月,省电话局开始将人工交换式总机改装为自动交换式,至1931年4月改造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实现了浙江电信史上的一次飞跃。

  1908年,工程师杨长清和珠宝商金敬秋等人集资创办了杭江大有利电灯股份有限公司,选址杭州板儿巷口建火力发电厂。经过3年的筹建,板儿巷电厂于1911年中秋节开始向城区供电,总装机容量750千瓦,由此揭开了浙江电力公用事业的序幕。是夜,杭城灯月交辉,居民倾城上街观赏路灯,啧啧称奇,从此改变了夜间出门提灯笼的习惯。但是因为设备、材料价格昂贵,电气事业在初始阶段普及面很窄,只有少数实力雄厚的商家才负担得起。由于办电厂有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民国初年,杭州、宁波、嘉兴、绍兴、温州、吴兴等地的一些富商士绅竞相兴办电力企业,不仅在主要城市,大多数县城和重要集镇都建起了小型发电厂。抗战前的十年,浙江省电气事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1932年10月,杭州闸口发电厂建成后供电,装有7500千瓦中温中压凝汽轮发电机组2套,总容量15000千瓦,输配电5000伏和14000伏两种变电所,成为当时省内最大的电厂,与上海杨树浦电厂、南京下关电厂并称为东南三大电厂。到1936年全省有中小发电厂110座,分布在56个市县,装机总容量为29829千瓦,年发电量5056万千瓦。

  杭州西湖风景区的旅游交通工具,原先主要是人力车和轿舆,环湖有人以养马出租为业,供有钱人家的子弟沿湖乘骑。随着杭州城区马路的陆续修建、拓建,为行驶公共汽车提供了条件。1922年,省会警察厅工务处批准宝华汽车行和永华汽车行在湖滨至灵隐9公里长的风景线上行驶汽车,专供游览旅客乘坐,此为省内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两家汽车行为了消除业务上的竞争,增强经营力量,实行合并,组织永华汽车公司。公共汽车的出现,初遭到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认为行驶“洋汽车”有损于西湖的古朴风光,人力车夫们也因为生意被抢而起来反对,但新兴事物的成长,毕竟是不可阻挡的。1932年,永华公司出资灌浇了新市场至灵隐的柏油马路,获得公共交通20年的专营权,此后,新的公交线路陆续开辟。至1946年,杭州市内已有6条公交线路。

  1928年4月,浙江省政府决定建造杭州自来水厂,经过三年多的募款、征地、施工,杭州清泰门自来水厂于1931年8月15日正式建成供水。此后,自来水厂不断致力于扩展杭城内外的供水管道,1933年输水至笕桥航校,到1936年底,全市自来水用户达到2280户。自来水事业的兴办,对增进国民健康、方便生产生活及提高城市消防能力均大有裨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