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满’’对辛亥革命影响的二重性探析(2)

辛亥革命网 2011-03-18 00:00 来源: 作者:杨英法,冯志芳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众所周知。辛亥革命是一场并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封建势力没有受到应有的打击,在民国,“反满’’对辛亥革命影响的二重性探析,

   (二)弊:是辛亥革命不彻底的重要原因

辛亥革命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本应打倒地主阶级,建立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但清亡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封建势力并没有被真正打倒。共和民主制度并没有真正建立,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并没有扫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辛亥革命并不彻底。为何会造成这种局面?这和辛亥革命以“反满”为主要革命目标有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本应以追求民主共和、发展资本主义为主要目标,但在中国“异族”统治的形势下。辛亥革命实际变成了以“反满”为主要目标的民族革命。广大汉族人士,包括清廷汉族官僚、立宪派,地主和买办阶级的代表人物,武昌起义后纷纷加入革命阵营,只是为了倾覆满清政权,恢复汉族河山,而不是为了实行民主共和,发展资本主义。这些人在推翻满清政权的斗争中起了一定作用。自然在中华民国各级政权中便占据了重要地位,掌握了相当大的权力。最典型的便是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竟窃取了中华民国的最高统治权。其权力丝毫不亚于满清皇帝。最后竟欲帝制自为,作中华帝国的皇帝。原江苏巡抚程德全因较早宣布独立有功。任内务总长;清朝进士浙江谘议局长汤寿潜任交通总长;被革命党人枪逼而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的原清军新军协统黎元洪。因有武昌“首义之功”而出任临时政府的副总统1](p608)。袁世凯之后的历届中央政府也都是由代表地主、买办阶级的军阀当政,民族资产阶级从未在中央政府中掌握过实权。如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时的南北妥协的第一任唐绍仪内阁,虽名为“同盟会中心内阁”,但军事、内政、财政、外交等大权完全被袁世凯集团所控制。同盟会只得了司法、教育、农林、工商几个闲曹‘1J (p632),唐绍仪内阁后的历届内阁,便更鲜有革命党人入阁。这些清廷官僚、立宪派、地主及买办阶级的代表人物。本应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对象。但因辛亥革命以“反满”为主要目标,他们也为汉人,也反满。在倒清斗争中起过作用,以功臣自居,在革命后掌握了中华民国的军政大权。他们并不代表资产阶级,缺乏民主意识,饱藏扩权独裁之心,当然不会去真正实行民主共和,而是打着民主共和的招牌。行封建专制之实。他们本身就是大土地占有者,很少投资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利难及己,实彳亍‘平均地权”却会损害他们的利益,为免损己利。不仅在他们掌权时。不可能实行“平均地权”,积极发展资本主义,而且由于他们的制约,即使南京临时政府也没有发布执行‘平均地权”的法令。这样。便造成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总之,“反满“对辛亥革命的影响具有二重性。利弊兼具,既是清廷迅速覆亡的重要原因,又是辛亥革命不彻底的重要原因。不过,总的来说,“反满’对辛亥革命的影响还是利大于弊,不失为资产阶级革命派一项成功的斗争策略。因为倾覆满清政权在当时毕竟是第一位的革命任务,是进行社会根本性变革的前提。如不推翻满清政权,就不可能对社会进行根本性变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