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体育60年 运动品牌缔造新中国体育经典(2)

辛亥革命网 2011-07-04 00:00 来源:搜狐 作者:搜狐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2008年8月8日,北京鸟巢的上空,当曾经的体操王子李宁手持祥云上演夸父追日时,除了拉开了一届国人期盼已久的盛会帷幕,也把一场不可见的

然而,当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的审美观与价值体系开始进入中国,代表着简单与朴实的飞跃很快就被遗弃了,一同被遗弃的还有那些年轻的记忆。当孩子们开运动会的时候,脚上蹬着一水的洋货运动鞋,配上不知道哪个山寨厂商生产的一身劣质运动服,你就会深切感受到身为一个血统纯正老国产体育品牌的悲哀。
 
几年前,一个叫派特斯•巴斯坦的法国人看中了回力身上的商业价值,便收购了飞跃在海外的销售代理权。究竟是飞跃本身的设计感、还是50年历史中的怀旧元素、抑或是当年它在中国占据了几乎每家每户所带来的文化沉淀吸引了老外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连《ELLE》都在谈论它。然而,与其在西方一炮走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网络以外的中国,它似乎老态依旧,毫无生气可言。
 
70年代
 
红双喜:那么近,那么远
 
说了这么多晚景凄凉的体育品牌,仿佛运动国货都是曾经辉煌的老古董,事实上一贯牛气冲天的也大有人在,比如红双喜。
 
红双喜的牛绝对是沾了领域的光,因为它们主攻的体育项目是乒乓球,这个运动在中国被称为国球。
 
自容国团拿下了第一个乒乓球冠军起,50年来中国人垄断着乒乓球运动,直到今天中国人自己都想养虎养狼来扶持对手。真正让红双喜走红的年代是70年代,这也与时代密不可分,当年中国乒乓球队重返国际舞台,红双喜随着中国的乒乓外交走向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在1972年,经国际乒联器材委员会检测,红双喜乒乓球各项技术指标总分第一。在那个纷纷扰扰的年代,能有一款中国产品做到世界第一,这实在是莫大的光荣。
 
红双喜是中国少有的在科技化理念和市场开拓领域都能走在世界前列的品牌,可事实上,红双喜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又比较远,中国几乎人人都打过乒乓球,自然人人都认得红双喜的乒乓球和球拍,而红双喜还生产篮球排球足球,还生产鞍马和高低杠,还生产举重的杠铃,后面这几项或许就少有人知了。
 
2007年,前文提到过的李宁收购了红双喜57%的股份,红双喜正式改姓“李”,2008年奥运会,它成了乒乓球、羽毛球和举重项目的器材供应商。当国手们在这些项目上披荆斩棘勇夺冠军,我们为提供装备的幕后英雄红双喜鼓掌的同时,又觉得它离自己的生活有一种说不清的距离感。
 
80年代
 
梅花运动服:国人的三道杠
 
你问80年代初生的小青年,说三道杠在你小学的时候意味着什么,一部分人会告诉你,那个是少先队校级学生组织的领导,叫做“大队长”的标志,另外还会有一部分记性好并对当时的衣着有所研究的人告诉你,那个是梅花运动服。
 
和回力、飞跃不同、和红双喜相同的是,梅花的辉煌和中国体育的辉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他们却没能像红双喜一样把这辉煌延续下来,而是和当年的一些世界冠军们一样,消失在现代的喧嚣和浮躁里。
 
梅花这个品牌出自天津针织运动衣厂,它的巅峰之作是为1984年奥运会的中国代表队提供参赛服装,于是我们见到了穿着带着梅花logo的许海峰、李宁、郎平,看着他们站在领奖台上眼含热泪望着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看着中国人从此在世界体育的舞台上有了一席之地。
 
在那样一个传播路径少得可怜的时代,从洛杉矶奥运会带回来的图像和图片资料就是最好的品牌推广,在那个时候,无论是老人,青年还是孩子,无论是上下班上下学还是晨练跳舞看电影,一件梅花运动服,没人会认为你有失庄重,因为这个牌子在民间就代表着体面,还有一点点的炫耀和光荣。
 
梅花辉煌的时间没有它的几位上海老大哥长,也就十来年的时间,由于国外品牌杀进中国市场,以及本身在新形势下的后知后觉,梅花运动服也从潮流变成了反潮流,虽然豆瓣上还有一个颇具规模的梅花小组,可靠这些力量,梅花还是无以为继。
 
但是,有,总比没有要好一些吧?
 
双星:给体育一个背影
 
事实上,我们这拨踢球的孩子对双星的感情要比回力、飞跃和大博文深,而从火起来的时代开始,这个品牌似乎与80后的关系也更为密切一点,因为实事求是地说,包括回力、飞跃和梅花在内,这些传统体育品牌畅销的时候,绝大多数80后要么没出生,要么还没懂事。
 
双星能够保持这么久的影响力,似乎和它瞄准的市场有关,就是面向低端制作那些与草根最为贴近的足球鞋、跑步鞋、乒乓球鞋,并针对低龄市场。就普遍的概念来说,如果走的是非专业路线,花几百块乃至上千弄一双皮质足球鞋,是那个年代有钱人也未必舍得的开销。从这个角度来说,双星和红双喜走的是相反的路线,红双喜面向的是专业市场,而双星针对的就是基本群众。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年双星的火爆,和那个时代全民健身,尤其是青少年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而现在双星鞋的没落,一方面是他们没有向专业的方向转型,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孩子,似乎也没有了当年那种对草根体育运动所持有的热情。
 
现在的孩子玩轮滑、玩冰球、玩高尔夫,哪个都花销不菲,而即便是参与一下代表平民体育的篮球,也得搞个加内特的鞋、詹姆斯的队服、艾弗森的发带,喜欢饶舌的最好再弄个ipod挂在耳朵上,复杂是够了,快乐与否,你得问他们自己。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