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大事记之80年代
辛亥革命网 2009-07-28 00:00 来源:中国网 作者:任远喆 查看:
1982年3月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发表讲话。他一方面攻击中国政府,另一方面又谈到苏联愿意改善同中国的关系。这个讲话同以往苏联领导人关于中国的谈话有很大的不同,强调了改善苏中关系的愿望。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并提出了双方举行磋商的倡议。随后,中苏特使磋商开始在两国轮流举行。勃列日涅夫“塔什干讲话”为中苏关系解冻创造了条件。
1982年8月17日 中美“八?一七公报”发表。在公报中,中国政府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国政府重申“它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政策。”美国政府进一步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至此,由于美售台武器问题的谈判告一段落。
1984年12月11日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中国总理赵紫阳在北京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联合声明》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联合王国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联合声明生效之日至1997年6月30日止的过渡时期内,英国政府负责香港的行政管理,中国政府予以合作。1985年5月27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互换批准书,《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生效。《中英联合声明》与1987年4月的《中葡联合声明》一起确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从而为洗雪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6年7月28日 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发表讲话。在谈到苏联对于亚太地区的政策时,他明确表示:“苏联愿意在任何时候和在任何级别上同中国最认真地讨论建立睦邻局势的补充措施问题。”这标志着苏联对于消除中苏关系正常化障碍方面开始挪动。中国领导人对此表示欢迎。同年9月,两国外长商定于1987年恢复中断了近9年的中苏边界谈判。中苏关系出现了改善的气氛。
1989年5月15日至18日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同邓小平举行了最高级别的会晤,本着“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精神,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在戈尔巴乔夫访华结束时,双方发表了《中苏联合公报》。《公报》内容涉及中苏两国对国际形势的看法、中苏关系的未来发展、中苏边界问题等多方面内容。中苏关系正常化之后,我国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为我国赢得了一个有利于建设的国际环境。
1989年6月 中国发生了“六四风波”,极少数破坏分子企图利用此次风波打倒共产党,推翻社会主义。中国政府对此进行了严厉的处置。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竟以此为借口,以各种方式对我国施加压力,并对我国实施联合“制裁”,使中国同西方国家之间本来比较平稳的关系出现波折,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困难时期。面对这一复杂局面,中国政府“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在坚定自己路线的基础上,与西方国家进行了严正交涉,使西方国家的制裁在很短时间内就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