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大事记之新世纪

辛亥革命网 2009-07-28 00:00 来源:中国网 作者:任远喆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2001年4月11日 中美撞机事件发生。美国一架EP-3型军用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以东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撞击中国歼八飞机,造成中方机毁人亡的惨剧

  2001年4月11日 中美撞机事件发生。美国一架EP-3型军用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以东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撞击中国歼八飞机,造成中方机毁人亡的惨剧。事后美国飞机未经中方允许,擅自侵入中国领土,迫降在中国海南岛陵水机场。这件事情引起了中美关系的轩然大波。美国政府一开始态度蛮横,拒不道歉,后在中国政府的坚决斗争和国际舆论压力之下,才不得不表示非常抱歉。此后,中国政府从人道主义出发,释放了侵入中国领土的美国机组成员。对于美国已经损坏的飞机,则容许其自行将之拆卸,运回本国。中美撞机事件对两国关系构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1996年形成了“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6月14日-15日,“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次日,6国元首举行首次会晤并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001年7月13日 北京申奥成功。北京时间晚上十点,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北京在第二轮投票中,以超过半数的优势赢得了奥运会的举办权。这是奥运会这场世界性体育盛会首次在中国举办,圆了我国的百年奥运梦想,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社会进步的肯定。

  2001年12月11日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个成员。中国从1986年7月提出复关申请,经历了历时15年的入世谈判。入世后,中国政府将开始行使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的权利,包括享受最惠国待遇及国民待遇等,同时也将承担起世贸组织正式成员的相关义务,包括按照入世时间表的安排,取消一些限制开放的经济领域。在入世的几年时间里,中国经济不仅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且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逐渐加大。中国入世在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中有着重要意义。

  2002年4月11日-14日 博鳌亚洲论坛首次年会在海南省举办。参加这次年会的2000名人士中,既有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的现任及前任政府首脑、各国政府部长级高官,又有世界银行等世界组织负责人、世界五百强企业及亚洲知名企业领导人,还有一批知名的专家、学者。此后,博鳌亚洲论坛逐渐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成为亚洲区域合作的重要对话平台。

  2002年12月3日 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在摩洛哥蒙特卡洛举行的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大会,中国经过激烈的竞争,经过四轮投票,成功获得201 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世博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2003年8月27日 第一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召开。为了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在中国政府积极斡旋下,最终促成了由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参加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迄今,六方会谈已在北京举行了六轮。“六方会谈”有助于维持朝鲜的稳定局面,缓和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的总体态势。中国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赞许。

  2005年4月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胡锦涛主席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在讲话中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同年7月,胡锦涛出访俄罗斯,“和谐世界”被写入 《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和谐世界”第一次被确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共识,标志着这一全新理念逐渐进入国际社会的视野。9月,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和谐世界”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外交对世界的贡献。

  2006年11月3-5日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这是中非外交史上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与会非洲国家领导人最多的一次盛会,非洲48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北京,围绕“友谊、和平、合作、发展”这一主题,就进一步发展中非关系、推动南南合作、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问题进行平等磋商,达成广泛共识。峰会闭幕前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中非以政治文件的形式宣布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这次峰会是中非关系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非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

  2006年11月9日 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特别会议上,中方候选人、原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香港特区前卫生署署长陈冯富珍女士当选为世界卫生组织新任总干事。这是中国首次提名竞选并成功当选联合国专门机构的最高领导职位,体现了中国多边外交成就,也是一国两制的重要成果。

  2007年4月11日-13日 温家宝总理应邀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被称为“融冰之旅”.期间,温家宝总理会见了明仁天皇,与安倍晋三首相举行会谈,发表《中日联合新闻公报》。双方明确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内涵、框架和重点合作领域,制定了加强两国各领域合作的一系列措施。温总理在日本国会发表了题为《为了友谊与合作》的演讲,出席了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启动会议及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开幕式,并与日本国会、政党领导人会见,与日本民众进行了广泛接触。温总理此次访日确立并推动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007年8月23日 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成立。在此前后还颁布了新版《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新指南明示了领事保护的职责,增加了出国前后的提醒,扩充了常见的问题,在最后还增加了中国驻外使馆的联系电话及有关部委的网站。与原领事保护处相比,领事保护中心人员扩充为15人,职责方面更加强调协调能力。领事保护是外交工作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领事保护中心的成立正是“以人为本”理念机制化的重要表现。

  2008年5月6-10日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国际舆论称之为“暖春之旅”.在短短五天时间里,胡主席密集出席了55场活动。先后会见了明仁天皇、福田首相、参众两院议长等政界要人,参加了一系列民间活动,与日本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此次访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日两国政府达成了多项共识,签署了《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发展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这是继江泽民主席1998年访问日本10年后,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对日本进行的国事访问,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8年8月8日 北京奥运会开幕。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80多国政要来华参加奥运会开幕式和相关活动,他们当中包括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理普京、法国总统萨科齐等联合国安理会“五常”领导人。204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派团参加盛会,奥运会期间,境外来京人数达到50万至55万人次。中国政府通过外交方式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举办奥运会是为全世界、全人类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做贡献。这次“奥运外交”展现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形象,促进了中国与有关国家的交往,成为2008年中国外交的亮点之一。

  2008年10月24-25日 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召开。亚洲16国、欧洲27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东盟秘书长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出席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温家宝主持会议。本次会议是亚欧会议第二轮扩大后45个成员国领导人的首次聚会。首脑会议的主题为“对话合作、互利共赢”.与会领导人将围绕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三个领域进行深入讨论,包括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这次会议富有成果,发表了《关于国际金融形势的声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和《主席声明》等三个成果文件,还通过了经济、社会、文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多项合作倡议。这次会议的丰硕成果必将对亚欧会议合作进程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008年11月 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经济外交。胡锦涛主席应邀出席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国际社会加强协调对话,改革完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联合应对挑战,遏制危机蔓延,刺激经济增长,维护了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关切,得到各方高度重视和积极评价。

  2008年12月 中国政府派出军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启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中国军舰的任务是保护中国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船舶和人员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这是中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中国军队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中国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体现了中国政府执政为民、坚定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决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