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诗坛初露头角的台湾著名诗人杨唤(4)
辛亥革命网 2013-11-2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第四段共八行。
快点划!快点划!
千万叮咛你的小水手,
别在半路上停了船哪,
别让他靠了岸去给他的小恋人
采那开得金黄金黄的蒲公英花。
你该知道,这时候,
那热闹的音乐会上已经响过一遍嘹喨的小喇叭。
就是小蚂蚁的妈妈也正焦急地等着他回去吃晚饭哪。
杨唤的诗,并不刻意押韵,但往往在高潮处押了不着痕迹的韵,非常适合朗诵。以这一段为例,「划」、「哪」、「花」、「叭」、「哪」都是韵脚。末两句长达二十字及二十二个字,但读来并不拗口,儿童也可一气呵成地念完。这首诗节奏铿锵、音响跌宕,具体证明儿童诗不仅需要可看性,更需具有可读(可朗读)性。
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
等那月姐儿向小河照镜子;
等那星星们都顽皮地钻出了头,
等那夜风和小草低语的时候,
等那花朵都睡了,等那虫儿都睡了的时候,
萤火虫也该提着灯笼来了,
让他们迎接你的小纸船和那忠实的小水手,
平安地弯进那生遍芦苇的静静的小港口!
杨唤的童话诗往往在最末有一个大合唱式的收场,这首诗亦不例外。头四句皆以「等那」二字起首,等于押了头韵;而「头」、「候」、「候」、「手」、「口」等则为句末的韵脚。虽似信手拈来的押韵,但活泼跳跃的效果显而易见。小纸船与忠实的小水手历经跋涉,终于「平安地弯进那生遍芦苇的静静的小港口!」这是美好、圆满的收场,极易获取儿童的认同。
诗心即是童心。杨唤的童年并不愉快,但他喜欢文学、喜欢诗、喜欢儿童、喜欢小动物,这些「喜欢」因缘际会造就了他的儿童诗。杨唤既是台湾儿童诗的先驱者之一,也是最显著的典范。诚如归人所说:「他的童年是萎谢的,是凄惨的,所以,他对童年常寄以美丽的梦想。这促使他在童话诗及童话的写作上,有了绝大的成就。」
半世纪以来,杨唤的儿童诗已经滋润了好几代的儿童,相信在新的世纪,他的诗仍会灌溉一代又一代的未来主人翁。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齐鲁书香之家,社区公益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