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辛亥后裔举行2011年度的第一次工作会议
辛亥革命网 2011-02-2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经熙 查看:
2011年2月19日,武汉地区的部分辛亥志士后裔,在汉口楚善里的“湖北共进会旧址”内,举行了2011年度的第一次工作会议,就“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有关事宜,进行了认真地研讨。参会人员集思广益,踊跃发言,从上午9时30分至下午5时整,按会议议程达成广泛共识并作出了相应的决定。
此次会议由刘谦定、叶光明主持。出席此次会议的有:熊辉、邱耀先、喻安澜、姚时章、刘重喜、刘谦定、叶光明、刘经熙、张铭歌、张德庚、李厚启、沈梅娣、周石生、卢纲等共计14位辛亥志士后裔;出席此次会议的还有:武汉市创新研究会的李承时先生和梅慧女士。
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议程:
1、 关于“黄兴铜像的报告”
辛亥革命时期的杰出革命领袖黄兴的铜像,系由辛亥革命功臣夏道南先生,于1933年筹款修建的,原安置在武昌蛇山奥略楼附近,是全国首尊黄兴的全身铜像。1955年因修建长江大桥,该铜像被迁址于黄鹤楼剧场的东侧,1985年则被再次迁址于汉阳龟山公园。
因考虑到在“阳夏保卫战”的关键时刻,鄂军大都督黎元洪在武昌阅马场设台拜将,隆重拜黄兴为起义民军战时总司令,黄兴临危受命,亲自指挥了这场保卫新生革命政权的浴血奋战。黄兴铜像建成至今已有78年历史,其本身具有弥足珍贵的文物价值。武昌是该铜像的原始属地和原创诞生地,从保护文物与彰显文化的角度出发,该铜像应该回归武昌。此事已受到黄兴之孙黄伟民等后裔的大力支持。
建议:第一方案是将该铜像尽快请回武昌,隆重安置在首义文化广场的“拜将台”附近,这在辛亥百年庆典时既彰显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又可体现出文物回归的明智之举。而在汉阳龟山上,则应新铸一尊展现“黄兴指挥阳夏保卫战”的铜像。第二方案则是在首义文化广场的“拜将台”附近,新铸一组“黎元洪拜黄兴为民军战时总司令”的铜像。对于新开铸的铜像,可向社会广泛征集铜像造型方案以及招标制作单位,并于今年的“辛亥革命百年庆典”期间,举行铜像的奠基仪式或者是落成仪式均可。以上建议,整理成文后将尽快呈送给武汉市、区的有关方面。
2、 关于“修建伏虎山辛亥首义志士陵园”的报告
在武昌卓刀泉的伏虎山上,先后安葬有刘静庵、蓝天蔚、刘公、蔡济民、孙武、吴兆麟等六位辛亥革命先贤的墓冢,但多年来,该墓区条件简陋,疏于管理,不利于海内外客人前来凭吊观瞻,严重影响了武汉这座首义英雄之城在国内外的文化形像。辛亥后裔提出修建伏虎山辛亥首义志士陵园,并希望将该陵园建设成为武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标之一,这是我们广大辛亥志士后裔的千千心结。为此,辛亥志士后裔曾多次向伏虎山所在地的武汉市洪山区政协提交报告,仅洪山区政协杜主任就已向有关领导和部门,转交报告达12次之多。日前,伏虎山古卓刀泉寺住持法云法师在政协会上提出了要求将伏虎山墓区整体交由该寺管理、还原民俗宗教文化历史地位的建议,这一建议受到入会代表、省、市道教协会副会长王平等人的大力支持。
决定:尽快再起草一份新的报告,请专家学者和辛亥志士后裔签名后,继续向洪山区呈报,同时,还要将此报告上报武汉市新上任的唐市长。
3 、2011年的活动计划
(1)组建“武汉市寻访辛亥志士后裔办公室”工作班底,其宗旨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纪念辛亥革命,弘扬首义文化;在武汉市侨联的直接指导下,团结广大辛亥志士后裔,做好辛亥志士后裔的寻访工作;并为辛亥志士后裔构筑平台,遵纪守法地开展各种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作出特殊贡献。
(2)对于辛亥志士后裔的接待登记工作,将严格按照“先辈是否为辛亥志士的确认应找出相关凭证、后裔与辛亥志士先辈应有亲缘关系、后裔应主动出示身份证并提供个人简历”的原则进行。热诚欢迎广大辛亥志士后裔踊跃前来参加登记。
(3)寻访办公室机构及人员安排
主管部门:武汉市侨联
名称:武汉市寻访辛亥志士后裔办公室
顾问:熊辉、卢纲
综合处:刘重喜、李承时、喻安澜
课题处:叶光明、姚时章、周石生
文宣处:刘经熙、张德庚、李厚启
文艺处:邱耀先、张铭歌、梅慧
接待处:刘谦定、沈梅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