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祖父刘三与邹容的生死情谊

辛亥革命网 2015-03-31 09:33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唐正 查看:

我的外祖父刘三(名钟穌,字季平)于1903年东渡扶桑,赴日本留学,外祖父去日本留学后,通过故乡的同学结识了邹容。

  (一)义葬邹容前后

  我的外祖父刘三(名钟穌,字季平)于1903年东渡扶桑,赴日本留学,进入日本东京成城学校骑兵科学习。据说,他当时的骑术成绩很不错,枪法也好,朋友说可以在飞奔的马上打飞鸟。回国后,他与费公直等人创办了丽泽学院,地点就在他的故乡华泾乡。丽泽学院的宗旨是培养革命的力量,还延请了海内的革命同志朱少屏、黄炎培来讲实用之学,除了文字课程,还兼教武术,以培养反清的革命主力。丽泽学院的规模不大,由于当地的生源比较少,他们就去外埠动员年轻人来参加,甚至对于贫困的学生减免费用。

  外祖父去日本留学后,通过故乡的同学结识了邹容。他觉得邹容是个有成熟革命思想,年少有为,愿为革命奉献,志同道合的为人,因此两人结为生死盟友,经常一起聚会,痛斥清朝腐败纹统治。当年,在日本有个学监一直压迫留日学生,后来这个学监有丑事败露,邹容带领五、六个学生冲进学监的房间鞭打他,并剪掉他的辫子。我的母亲曾回忆,外祖父解放前在南京国史馆工作时的同事张骞告知,当年外祖父也参与了这件事。由于此事影响大,清廷大为震动,因此下令抓捕邹容。此时,外祖父劝邹容回国避大风头,不要做无谓的牺牲。邹容回国后,继续在上海的报刊上发表革命文章。后来,“苏报案”发生后,租界巡捕抓捕了章太炎和邹容。清廷一直想引渡他们俩,但租界当局为了平衡中国的各方势力,没有松口引渡事宜,因此章太炎和邹容二人逃过一劫,被租界法庭判刑:分别监禁三年和两年。但邹容在服刑中被殴打、迫害,最终冤死狱中。后来四川的中外日报馆出面为他买了口棺材,寄存于上海的四川会馆。因为邹容是清廷要犯,他的家人迟迟未来收尸,四川会馆只得将他埋在会馆口的万人塚内。

  外祖父回国后,听说了邹容的遭遇,深感悲痛,决定为他收葬。这个过程也十分曲折。当时还在清朝统治下,为革命党人所作的何事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外祖父预先去四川会馆打听邹容的遗体下落,通过一番努力终于找到了邹容的埋葬地,连夜雇人将邹容的棺材、墓碑多运至江边码头。用船运到自己家乡后,他找了块清净之地安了邹容,墓碑上用的是邹容名字的谐音。辛亥革命胜利后,邹容的墓被重新修葺,移葬于华泾刘三的故居黄叶楼旁,并由章太炎为墓题字。

  因安葬邹容的义举,原名刘季平的外祖父(家中排名老三)人尊称为“江南义士刘三”。外祖父因与邹容志同道合,在日本留时与其结拜为生死革命盟友。所以,邹容去世时,他很悲痛,除了葬邹容外,还暗自立下了报仇大计:行刺端方。因为端方是迫害邹容的主谋,他一直向清廷密报革命党的动向。他与费公直找到一位侠“大盗”,此人姓王,甚勇。他们买通此人,策划行刺端方,但未果。行刺人被捕后,供出了幕后策划人是刘三,因此外祖父被捕,被押在上海巡捕房。由于当时关押地在租界(清廷得知消息必定会引渡他),黄炎培得知此情况后,便连夜赶到华泾,通知外祖父家属。外祖父的堂叔召集家族成员变卖家产,营救他。由于外祖父祖上开办布坊和钱庄,还略有家产,变卖家产外,还花费了大量财产,请了一位洋人律师。半年后,外祖父才得以释放。

  (二)黄叶楼的变迁

  邹容墓所在地黄叶楼曾经是丽泽学院的所在地。黄叶楼建于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在龙华乡华泾村(华泾路北街20号),为我外祖父故居,因其晚号“黄叶老人”,故以此名楼。黄叶楼为西式三层小楼,占地1682方米。

  外祖父为人仗义,曾多次接济朋友。当年和南社的柳亚子、于右任的私人交往很密切,他们经常一起在黄叶楼吟诗作画,互相赠。他们一起做的诗大约200多首,后经回忆共辑录113首,现存《黄叶楼遗稿》。

  外祖父于1938年过世,我的小阿姨(外祖父最小的女儿)便一直在黄叶楼的旁边,因为受到父亲的托忙付要照看邹容墓。她的后代也一直照料着邹容墓,直到“文革”时期被铲平。此时,甚至连外祖父夫妇的墓都被挖掘。1968年,我曾看到邹容的墓袄被毁,整个墓穴被掏空。如今的邹容墓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80年重修,只有当年章太炎题写的墓碑和墓碑东侧的墓表石刻为旧物。

  我于1936年出生,对外祖父的记忆是从母亲的口述和资料中了解的。黄叶楼是外祖父的藏书楼,如果当年黄叶楼的书稿流传下来,知道的事应该更多。据据外祖父留下的目录记载,黄叶楼共有2000多种书目,1.5万册图书。古籍珍本、善本尤多,且有有郡县乡里地方志近百种。除此之外,还有碑帖、墨迹、古董等收藏80余种。日军占领上海期间,因为外祖父生病不住在黄叶楼,所以楼内的字画、古董等被席卷一空(足足运了三卡车)。现仅存黄叶楼书目数册,为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所收藏。

  解放后,黄叶楼先是被房管所占有,“文革”中被多家房客瓜分占据。最后,经多方交涉才重新获得黄叶楼的产权,但其中居住的房客始终未能搬走。2004年,黄叶楼所在地修建公路开始动迁,后被移于华泾路868号(华泾公园内)以保护,与邹容墓相邻。令人遗憾的,如今家中已没有当年黄叶楼的照片。

  (三)忆外祖父点滴

  民国政府成立后,外祖父在1929年成立的监察筹备委员会中任委。监察委员会成立后;于右任任会长,他是委员。作为监察委员,忠于职守,积极查办各项事宜,弹劾贪宫,如弹劾安徽省主席陈调元。回到家乡后,他看到洋人骑着大马乱踩踏庄稼,县长惧怕洋人;不敢出面阻止,他见状后写了一封信弹劾县长,如果纵容洋人毀坏庄,之后便会带头闹事,最终会得寸进尺,会像在上海一样圈地占租界。

  祖父共有4个女儿。大女儿年轻时因病去世,我的母亲是二女儿,三女儿过继给了亲戚,老四就是看守邹容墓的小阿姨。由于外祖没有儿子,所以又从亲戚家中过继了个儿子。外祖父很早就有了进步,新潮的思想。他的四个女儿中没有一个缠小脚,且他亲自教育4个女儿,因此我母亲从小会写对联,临摹(康有为)的楷书。母亲总是说如果有机会读大学,她也一定能学得很好。

  (作者系民革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党员)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