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沅德先生传略(2)

辛亥革命网 2017-09-04 09:32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学东 查看:

王沅德,字仲瀛,号艾潭,名重民,湖南湘乡人。系革命烈士秋瑾之子,湖南文史馆馆员、秘书。

  义冢。“不忍亡魂悲暴露,聊输隙壤慰孤灵”,沅德先生出资购买墓地,设立义冢,妥善安葬无主亡魂。

  义仓。每遇旱涝灾荒年月,沅德先生就花钱买回粮食,放入义仓,免费给受灾百姓发放。

  王家积善行德,世代筲箕,声名远播,朝野均知,曾多次得到清帝赏赐,光绪帝颁布奉天承运诏书13份。至于朝中大小官员,更有许多赞美之词。

  王家家业巨大,当铺就有四家,其中湘潭三家,株洲(渌口)九总一家。分别是湘潭十八总由义巷13号义源当(今湘潭市立福街红卫巷湘潭市开关厂所在地)一所;湘潭十总的一所,又名“瑞昌当铺”;渌口一所等。田地、农舍遍布湘潭、株洲市郊,住宅数栋,有湘潭十八总由义巷义源当和湘潭梧桐街一栋二层楼的洋房(即梧桐街“梧桐别墅”),株洲清水塘太冲九郎山下槐庭等。

  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义举。如:抗日时期将士们会经常在湘潭十八总义源当吃住,解放前期,修筑湘黔铁路的工程兵也会经常在湘潭十八总义源当吃住,沅德先生的女胥就是其中一员。

  王家除了上述“四义”之外,还有提供“义诊”免费疗伤,“义渡”过湘江,士兵安葬的“义葬”等。

  1938年王沅德又任开然膏盐矿董事长。同年,他为救济因曰寇入侵而失业的工人,兴办了利兴黑鬃制造厂,任董事长,以产品换取外汇支援抗战。后来这些企业在国民党法币及金圆卷不断贬值过程中都惨遭损失。黑鬃厂也于湖南沦陷时倒闭。他还在湘潭十六总开办“棉纱油盐号”,并当过湘潭商会理事。他的伯父,王子芳之兄王子介时任湘潭商会会长。

  1940年,日寇犯湘,国民党人张默君(1883-1965 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妇女运动先驱,中华民国教育家,记者)相邀赴重庆,沅德先生留在家乡支援抗日。

  1941年,沅德先生热心国民教育事业,积极为家乡人民捐资助学。因日寇侵略,在家乡众多青年学生失学,沅德先生又拿出部分房产和田地开办学校,其前身为毛泽东在湘潭创办的新群中学(现湘潭市二中)初中部,沅德先生任兼任校董,并亲任教员。

  沅德先生儿子王孝敏从1941到1944年就读于新郡中学。原湖南省参事室政协委员、湘潭诗人田翠竹任王孝敏语文老师,革命烈士罗学瓒儿子罗立洲(株洲市政协原副主席)、著名篆刻家李立与王孝敏同学。王孝敏初中毕业后,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长沙名校长郡中学就读三年至1948年毕业。王沅德先生一直居住长沙。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沅德先生又捐资增办新群中学高中部,先后培育学生2000多人。

  1946年清明节,抗战胜利后,王沅德先生前往浙江祭奠母亲秋瑾。为了表达自己的怀念与亲情,装运湖南土特产满满一船,以示对浙江亲人的尊敬。王沅德妹妹王灿芝编写的《秋瑾》上由王沅德写跋。

  1949年12月,因儿子孝敏在衡阳铁路局工作,王沅德及夫人张玙与儿子王孝敏一起,在衡阳铁路局湘竹里铁路俱乐部旁居住。

  1952年,他主动将所有的田产与私宅上交人民政府,受到人民政府好评。沅德先生主动将手中母亲秋瑾的部分遗物交同事王时泽(母亲秋瑾留日时同学)送省博物馆保管。

  1953年3月,儿子王孝敏与在长沙工作的儿媳周金定结婚,王沅德夫妇迁到长沙,住长沙市宝南街浏忠壮祠27号。

  1953年冬,在《江声日报》原同事谢晋的大力帮助下(谢晋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委统战部先批给王沅德先生50万元(即今日50元)救济款。

  1954年9月,沅德先生赋闲在家,考虑自己是革命英烈秋瑾之后,便请家乡民革负责人田翠竹代笔,写信给周恩来,请求找份工作。

  1955年3月,在周恩来的亲切关怀下,同意沅德先生工作申请,完成报批手续,任命王沅德先生任湖南省文史馆馆员、秘书工作,整理母亲(辛亥革命烈士)秋瑾革命事迹资料。

  1955年5月16日,王沅德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逝世于长沙一医院,安葬于长沙金盆岭火化,享年58岁。

  

  附:参阅湖南省文史馆资料后修改整理

   ▪辛亥女杰

  ▪1959年越剧《秋瑾》

  ▪央视纪录片

  ▪1983年版电影《秋瑾》

  ▪1995年越剧电视剧《秋瑾》

  ▪1984年版电视剧《秋瑾》

  ▪舞剧《秋瑾》

  ▪1972年的电影《秋瑾》

  ▪1953年版电影《秋瑾》

 

秋瑾曾孙女王学东

记于秋瑾逝世一百一十周年

2017.8.30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