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父潘赞化(2)

辛亥革命网 2012-03-09 00:00 来源:安庆晚报 作者:潘忠丘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纵观潘赞化一生,他自16岁被陈独秀带领走上民主革命道路开始,到74岁去世,按潘赞化自己的说法:“自辛亥以来凡四十年,排满、讨袁、护国

  孙中山先生后来到芜湖还约见了潘赞化,并赞赏、表扬了潘赞化的义举。孙中山先生发动倒袁的“二次革命”,柏烈五密谋响应,但柏氏手下芜湖驻军龚振鹏反叛,将柏烈五的计划密报袁世凯的手下大将段祺瑞。并在芜湖发动“陶塘兵变”,逮捕都督府秘书长陈独秀,险些将他枪决。这种险恶政治氛围,是日日风声鹤唳、夜夜草木皆兵,潘玉良为防止龚振鹏夜间密捕潘赞化,每夜不睡觉,手执手枪为潘赞化警戒。

  晚年潘赞化回忆这段往事,称之为(潘玉良)“参加革命”,诗云:“长街民变逼陶塘,鼎革清廷兵马荒;九道门前勤护卫,持枪值宿小戎装。”

  1916年,袁世凯撕下共和的面具,正式复辟帝制。潘赞化马上离开上海同李烈钧、方声涛入云南连络“成城学校”的同学唐继尧、蔡锷起义讨伐袁世凯,并宣布云南独立。这就是史称的“护国军”。潘赞化任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部参议。

  “护国军”凯旋,潘赞化得到蔡锷手刻的“云南起义”的德制银打簧表一只,作为纪念返回上海。后来潘玉良1937年第二次赴法,潘赞化将此珍贵的纪念品送给潘玉良,潘玉良在离世前又嘱托友人王守义将此表带回,交给我们。这只表不仅是潘赞化参与革命的见证,更是两位老人半个世纪的旷世奇恋的见证。

  此后,北洋军阀混战连年,孙中山在广州宣言护法,潘赞化又去广州在孙中山先生麾下,参加护法之役。受孙中山之命入川东、鄂西,宣慰柏文蔚、黎天才、蓝天蔚、王天纵等军,由鄂西而问道至重庆返皖,1926年参加北伐,柏文蔚任三十三军军长,潘赞化任暂编第三师副师长与军阀张敬尧在安徽境内作战。1927年北伐胜利,定都南京,潘赞化回农矿部任技士科长。

  9·18事变后,潘赞化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满,有段时间隐居九华山,自取法号为“仰聃”。1937年,因国民政府内迁至重庆,潘赞化也随之去重庆。1938年,重庆的国民政府解散实业部,潘赞化不再在实业部就职。

  此时,内地大批流亡学生也云集重庆,其中有不少安徽流亡学生处于失学的境地。潘赞化同其他安徽同仁发起“安徽旅川公学”,后改名为“国立九中”,潘赞化任总务长。1943年,潘赞化因与九中校长邵华意见不合离职,由重庆江津步行四十余天行程两千多里,回到家乡桐城,从事教育,以期开发民智。在此期间,潘赞化创办“孟侠中学”,以纪念桐城籍的辛亥革命烈士吴樾(吴樾字孟侠);重新开办因日寇入侵而停办的,为纪念祖父潘黎阁的“黎阁小学”和纪念先祖潘江(字木)的“木”小学;并创办“北园农场”,以改善畜种。解放后,潘赞化全家移居安庆,由章士钊推荐就任“安徽省文史馆”首任馆员。

  纵观潘赞化一生,他自16岁被陈独秀带领走上民主革命道路开始,到74岁去世,按潘赞化自己的说法:“自辛亥以来凡四十年,排满、讨袁、护国、护法、北伐、抗日诸役,无役不从,无场不在,自问平生唯景仰孙中山先生思想外,未曾慕名位、声势而与背叛先生者同流合污,除以自己所学食俸薪外,其他毫无所取也。”

  在经济上,他是“所食俸薪,其他毫无所取”,他早期的活动费用靠的是祖传下的一些田地,出租他人至陆续变卖,到最后变卖殆尽。后期费用除他自己的俸禄外,还要靠方氏夫人苦心经营陪嫁的“妆租田”的收入来支撑他。

  他对自己的评价应该说是很贴切、中肯的。看他的经历,在官场总是“浅辄即止”,除了在南京较为稳定的几年职员生活,他的生活一直是动荡的。他从未利用他在长期的革命活动中积累广泛的“人脉资源”为自己谋求稳定的、薪禄丰厚的官职。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