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嗣父史坚如(2)

辛亥革命网 2012-05-23 00:00 来源:广州文史 作者:史勖济 口述 邱庆镛 整理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史坚如烈士(1879—1900)是我过继的父亲,我原是他的亲侄子。嗣父壮烈牺牲后的第七年(1907年)我才出生,所以我从来没有见过他的面。直至

  我嗣父的墓碑文,系由孙中山先生领衔签署,全文为:

  君番禺人,生前清己卯年五月五日,以庚子秋起义于广州,不克,九月十八日死之。越十有二载,辛亥革命告成,同人等追维先烈,造像刻石,以垂不朽。

   孙文等公建  中华民国二年七月。

  (标点为编者所加——编者注)

  这份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竟被人将“辛亥革命告成”之“革命”二字和“中华民国”四字凿去。使人万分惋惜和痛心。

  1924年12月28日,胡汉民又在广州第一公园(原清朝抚署故址,现称人民公园)立了一块“史坚如烈士纪念碑”,全碑三百九十字,隶书。[7]

  我嗣父牺牲时,实足年龄才二十一岁,还未成婚置室,到祠墓建成,依照惯例,必须有嗣子披孝捧灵位上祠,这就需要决定由谁来承继,当时,最近的血亲是我生父这一支。我生父共有五个儿子,大哥、二哥早死,三哥名勉济,作者排行第四,五弟名勃济,依照旧社会宗法观念,我的三哥应该递升为长子,要接起生父的香灯,我的五弟太幼小,我居中间,便被选中了。那时我才六岁。

  我嗣父的石像是用上等的意大利白玉石作料,特请一位意大利雕刻名师来广州精工造型。开头,只凭家里珍藏的嗣父相片摹刻,但第一二次的姿态神采还不够逼真,后来,请我的祖母详加指点,改了多次才定型。我清楚记得那时祖母两眼满含泪水,哽咽发语。她于1924年(民国十三年)病逝,终年八十六岁。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我的嗣父,频呼他的小名,说:“阿伟(嗣父乳名)在叫我,你们听到吗?”

  注:

   [1]冯自由《革命逸史》及《中国开国前革命史》称史坚如“祖籍山阴”。胡汉民《史坚如烈士纪念碑》“……坚如,讳久纬,其先籍溧阳,数转徙,遂为番禺人”。

   [2]蔼然《史坚如炸德寿之经过》见1933年8月29日国民党广州特别市党部刊印之《革命先烈纪念专刊》及所刊光复后在南海县署搜出之“供词”照片。

  [3]冯自由《革命逸史》二集《女医士张竹君》一文称:“史憬然因逃陈少白追求从港赴粤……”

  [4]陈少白挽《史憬然女士墓碑》:雄心脉脉,寒碑三尺,后死须眉,尔茔尔宅。国人欲复,哲人不归。吾族所悲,异族所期。玉已含山,海难为水,蹇蹇此躬,悠悠知己。天苍苍兮地黄,春露兮秋霜!丑虏今未灭,何以慰吾之国殇?!生一千八百八十一年辛巳,终一千九百零二年壬寅。”此铭文亦载于陆丹林《革命史评》第二百零六页。

  [5]陈少白补述《史坚如略史》“……憬然奉母居澳门,及坚如遇难,憬然忍痛瞒母,凡报纸之记坚如事者,辄挖去,而伪印不实之事以呈母,诈称坚如赴小吕宋,母将信将疑,固不料坚如墓木拱也。越二年,憬然以戚张竹君女士怂恿,易名至广州办女学,到广州未一日,染霍乱,不二日而死。”

  [6]钟荣光《陈少白先生传》:庚子间,先生(陈)与同志史坚如之妹憬然订婚,方期合卺,而三姑死,其家人葬之东郊外三望岗教会坟场,先生痛三姑历助革命,壮志未偿而死,为之挽铭立碑,以表彰之,至今读之使人有儿女英雄之感。

  [7]胡汉民《史坚如烈士纪念碑》:“……民国元年,已建史坚如祠,坟于东郊,复以第一公园为抚署故址,游观士女,式味其处,爱锲石永念……”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