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祖父王安澜与辛亥首义(2)
辛亥革命网 2012-07-04 00:00 来源:湖北文史 作者:肖平 查看:
11月3日武昌阅马场高筑将坛,为使各省来鄂军队更好地协同作战,决议举行郑重的登坛拜将仪式。委任黄兴为战时总司令,以李书城为参谋长,田桐为秘书长。由于王安澜在汉口争夺战中的出色表现,被委以兵站司令,主持总粮台。随即在汉阳归元寺设总粮站。归元寺方丈云岩长老则主动率众腾空殿堂,用来储存粮草、军械、弹药等物资。11月26日,清军逼近汉阳,王安澜立即组织军队星夜抢运辎重至武昌。《归元禅寺志》有一段异常感人的表述:“随着大批清军沿京汉铁路步步紧逼,势单力孤的革命军节节败退。为使大批粮食不落入清军之手,情急之下,王安澜决定点火焚寺。云岩长老和僧众不计较寺庙损失,毅然同意革命军焚烧。面对民军惨败、汉阳失守,云岩长老痛不欲生,决心誓守归元寺,以身殉法。”当年防卫汉阳的民军13000余人,不论人数还是装备均弱于袁世凯差遣的清军。事态危急,云岩长老率众僧人成立“和尚大队”参加王安澜的奋勇军开赴前线作战,同时组队参与后勤运输。汉阳失守后,武昌形势危急。清军大炮自龟山向武昌城内轰击,黎元洪避走王家店,武昌局面暂以总监察刘公及吴兆麟等负责维持。王安澜受命以兵站司令身份召集汉阳战役散失的民军3864人组成奋勇军,驻武昌大军山,以刘家大屋为司令部,寻机收复汉阳。11月29日,清军炮队与民军火炮互相射击,江面交通断绝。在此紧要关头,战时总司令部在洪山宝通寺改组成立,王安澜率部守卫总部,提出“誓与武昌共存亡”的口号,借以激发士兵斗志,安定民心。有一日,王遇到两名十来岁的童子军,名叫胡小海、毛小生,背着刀枪到司令部报名,表示愿与武昌共存亡。王见此大为感动,向官兵宣传了两个小孩的英雄气概同时函告孙武部长,奋勇军与河南义勇军愿赴前线与敌决一死战。12月8日,军政府命王安澜为总预备队司令官,辖步兵一协、二协、马队一队,驻宾阳门老左旗营房,负责武昌城的防御。
1912年1月,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则采取军事进攻与政治和谈两面手法,逼孙中山让位于他。王安澜当即写信给南北和谈代表伍廷芳,提出奋战之利,揭露和谈骗局。
1917年9月1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护法军政府海陆空大元帅,宣言戡定内乱,恢复约法,公布段祺瑞、汤化龙等人为乱国盗权祸首,号召全国军民一德一心,全力讨逆,以尽军政府与诸将士拥护约法国会之大责。11月26日孙中山致电襄郧镇守使黎天才等人,请与滇黔川湘桂西南各军合力并进,会师武汉。此时,身居北京的王安澜目睹北洋政府的倒行逆施,义愤填膺,遂起响应中山先生兴师护法之念,决定返回枣阳,召集旧部,组织护国军,投入爱国洪流。王安澜夜赴天津征得黎元洪同意后,即日夜兼程,回到枣阳。1917年12月1日,王安澜在枣阳大阜山顶药王庙前公开树起招兵起义的大旗,成立护国军,宣布独立。顿时传遍全县,引来了大批文武全才的爱国人士,不到三天已成万人之师,王安澜被推举为总司令。12月4日通电全国,宣布讨逆,誓与西南各省一致行动,进行护法战争。
三年间,王安澜率部坚持战斗在鄂川陕边境郑南、安康、石泉、汉中、平利、巫峡、兴山、建始一带,兴师护法,从未有丝毫动摇。先后收容刘公余部,靖国军二师李德山残部,为鄂川陕湘一支重要的护法武装力量。在四川城口县过春节时,因战争基本稳定,部队欢度节日,麻痹大意,放松警惕,不想川军突然袭击,王部措手不及,部队受到较大损失。王安澜率部退至恩施,编入蓝天蔚领导的鄂西靖国联军。于1920年11月20日与蓝天蔚等人致电孙中山,表示护法到底的决心。
1920年底,北洋军阀孙传芳部大军压境,企图消灭鄂西靖国联军。联军司令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分兵东下,孤注一掷,和北洋军决一死战。1921年元旦,蓝天蔚率鄂西靖国联军向盘踞在长江上游的孙传芳部发起总攻击。联军分左、中、右三路东下,蓝天蔚任胡廷翼为中路指挥官,率所部及易继春等各部,并豫军之一部由大支坪、野三关从正面进攻宜昌;任颜德胜为左翼指挥官,率所部由建始以东进取宜昌后方;任吴醒汉为右翼指挥官,率所部由鹤峰、长乐进攻宜都;任王安澜为联军总预备队司令官,率所部为各路策应。北洋军阀王占元用重金买通了鄂西一带号称“神兵”的土匪,土匪在联军后方大肆烧杀抢掠,北洋军在前方堵截,在敌军前后夹击下,鄂西靖国联军失败。蓝天蔚、王安澜收集残部向四川方面撤退,北洋军紧跟其后追击。当鄂西联军撤退至川鄂交界万县时,突遭与北洋军阀勾结的川军攻击,联军大败。王安澜被俘后解赴武昌。当闻知王安澜被捕扣押后,王母梁氏即刻启程赴天津找黎元洪。北洋军阀对黎元洪一直是虚尊拉拢,当黎提出释放王安澜时,王占元知道黎和王安澜的关系,不久即将王安澜释放回家,和王安澜同时被捕的鄂西靖国联军中路指挥官胡廷翼则于当年5月15日在武昌被杀害。
王安澜兵败隐居在汉口槐荫里家中,仍念念不忘兴师护法战争。1922年6月病危,送进汉口日租界同仁医院,医疗无效,于7月去世,年仅46岁。(襄阳市政协文史委供稿 转载《湖北文史》总第九十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