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荡平行谊略述(2)

辛亥革命网 2017-02-15 09:11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 作者:鲁传先 查看:

鲁荡平,字若衡。于1910年5月,由著名革命前辈谭人凤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年仅15岁。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曾与唐济美、彭慎甫在长沙合办《湖南大同报》。  

  1922年春,鲁荡平调任湖南湘乡县知事。该县为大县,且是晚清中兴之臣曾国藩故里,在曾氏家族和县人中达官贵绅多,历来因权贵家属多而难治。鲁荡平履任之始,即以其一贯公正廉明、勤政敬业的形象得到县人好感;继而将华洋义账会款以工代赈,修筑潭宝公路,不到半年即完成这湖南省最早的公路工程之一。同时,在乡政、经济和教育等方面的建设成就,在其离任多年后还为邑人所称道。

  1923年秋,因陈炯明叛变,广东形势危急,孙中山电召谭延闿领导的湘军驰援。鲁荡平率地方团警及自卫队,随鲁涤平(时任湘军第二军军长兼代前敌总指挥)部入粤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大本营参议兼讨贼湘军第七路司令,参加讨陈之役,驻守博罗、石龙和响水一带,维护后方军需运输。1924年4月,所部奉令改编为驻粤湘军第三纵队,任司令,移营北江、乐昌、马坝等地。不久,鲁荡平将所部呈奉核准编入鲁涤平的第二军。

  1924年11月,鲁荡平随孙中山北上,与仇鳌、成济安等在西京畿道2号创办《民立晚报》,宣扬三民主义。翌年孙中山逝世后,北洋政府查封与民党有关的报社,并对其报人逮捕,甚至杀害,鲁荡平闻讯即出走天津。1926年2月,回宁乡策反同县的原赵恒惕亲信师长叶开鑫加入国民革命军。随即南下广州,受国民党中央密派回湘参与湖南省党部筹备工作。同年7月,在长沙向率北伐军进军至此的蒋介石报告湖南党政情况。

  1927年5月,任北伐西征军联络委员,进驻汉口。1928年春,随军渡长江北进,任战地政务委员会顾问兼前方办事处主任。同年5月3日,北伐军攻克济南,奉令接管山东省民政厅。刚抵济南,遭遇日军炮击,国民党外交特派员蔡公时被日寇残酷杀害。因此,撤至泰安,后至北平,完成战地政务工作。

  1928年7月,北伐军攻占天津,鲁荡平任天津特别市社会局长兼天津特别市党部整理委员兼宣传部长,创办天津《民国日报》,兼任社长;次年又创办天津统计人员训练班,进行工商业调查并著有《天津工商业调查实录》,随即又创制劳工保险制度,大力推行对养老、育幼和妇女救济的工作。

  1930年3月,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反蒋(介石)之势已露,鲁荡平据实密电向蒋报告,为傅作义的邮电检查人员扣留并电告阎将鲁荡平监禁。蒋通电讨伐阎、冯,电文中说:“无故监视鲁荡平同志,是何居心!”同时,立法院长胡汉民、司法院长王宠惠、行政院长谭延闿、监察院长于右任亦相继电阎,请恢复鲁的自由。在天津的国民党要人徐世昌、张季鸾等人也声援相救。阎因此在半月后,将鲁放回南京。回京当天,蒋介石设宴慰问并赠5千银圆,鲁坚辞不受。随后任南京《中央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同年10月,蒋冯阎混战以蒋胜收场,鲁荡平仍回津主持党务宣传工作。

  1931年3月,北平民国大学学潮迭起,经该校董事会一致推选并经教育部核定,鲁荡平接任民大校长。一上任,即开除为首闹学潮的学生70多人,以平息学潮。该校因私立无办学基金,鲁除极力筹措外,还曾以私产文契向银行抵押贷款,以使弦歌不绝。是年4月,当选国民会议代表,不久,又任北平政务委员会委员、国民党北平市党部常委兼宣传部长。创办《北辰报》。

  1934年春,日寇侵略华北,鲁荡平倡议组织反日救国会,北平学生踊跃参加,为日人所恨。先是日浪人在东交民巷放置炸弹,北平日领事却诬鲁所为,向北平军分会主任何应钦抗议,随后又唆使浪人盘踞民大,拥汉奸祝长瑞为校长。鲁荡平坚毅不屈,率全校师生员工英勇对抗。此时,北平市长袁良一面与日领事正面交涉周旋,一面暗以重金给日浪人原田彦一等令其离校,才得以平息。是年11月,鲁荡平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和常委,又任中央驻湖北党部特派委员,负责整理该省党务。

  1936年6月,鲁荡平任河南省政府委员、教育厅厅长(仍兼民国大学校长)。上任后,除整顿学风外,还对学潮进行疏导。同时,每年举行全省县长、中小学校长检讨教育的会议,并相互观摩,以促进对学生的德、智、体、群四育的教育。鲁荡平亲自著作中小学《修身宝监》《作事要诀》《用人标准》《国民常识问答》《中小学唱歌集》等书,免费发给学校及教育机关。并以省教育经费每年全省举行考选10名送欧美的留学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忙于河南省立各校及民国大学多次搬迁(民大先后迁至河南开封,湖南溆浦、安化和宁乡陶家湾等地)。既要筹划省内教育和民大的校务,又要往来陪都重庆赞襄中央大计,其辛劳可想而知。特别是在豫期间,经常亲赴省内城乡各级学校,指示并监督改进校务和办理在职教育人员的训练工作,曾撰联曰:“施教与德育智育并重,言强在南方北方之间。”

  因日寇铁蹄奔突,沦陷区的学生随家逃难,鲁荡平在河南设立战区联中五校,招收逃难学生免费就学并无偿供给书籍、食宿、衣服等,如此受惠者达5万多人。当时虽处在战争时期,但河南的国民教育却在战乱中求稳求进步。全省切实实现了一保一小学,且每年春秋两次举行全省童子军盛大的检阅,参加的学生多达数万人,受阅的队伍整齐,动作一致,精神焕发,实为抗战时期鼓舞青少年斗志的一道亮丽景象,豫人在数十年后对此仍称道不已。鲁荡平在河南历时9年主持教育的成绩,曾经教育部考核,获得全国第一,因此被授予二等景星勋章。

  1944年7月,国民政府行政院调鲁荡平为河南省代主席兼省府秘书长,鲁坚辞不受。8月,又辞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随即被任为国立湖南大学校长,该校师生连电促行,但因民国大学极待整理而又辞谢。同年11月,被蒋介石任为中央政治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曾飞赴滇、黔、湘、鄂等省考察政治。1945年2月,回湖南监选出席国民党第六届全会代表,5月,当选连任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暨常委。1946年元旦,获国民政府授胜利勋章,并被任为武汉行辕秘书长。5月,赴京参加国府还都典礼后,请假回湘,为扩展民大规模和以生产发展学校,以教育促进生产而奔波。增设农、商两学院;创立生产处,建锯木、碾米、机械、砖瓦、煤业等厂矿,并购两千吨轮船两艘,往返长沙、武汉和上海等地运销物资。

  1947年10月,鲁荡平被派为国大代表、立法委员、监察委员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赴湖北省监选。12月,他在湖南第一选区当选为第一届立法委员,按例任此职直到他逝世。

  鲁荡平任民国大学校长19年和从政数十年,门生遍及国内外,为人守正不阿,为官清廉。曾撰三联自勉,其一为:“得一文枉法钱,能瞒天地难瞒己;做半点亏心事,远报儿孙近报身。”其二为:“心地光明,鬼神呵护;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其三为:“诚意正心,时加省察;立身行道,自振纪纲。”

  鲁荡平的政治、教育生涯中,亲身经历了两次国共合作时期,因此在中共也有许多朋友,他对朋友的求助,不论党派政见不同,也不怕担风险,总是有求必应。如据革命前辈王凌波自传记载,上世纪30年代,鲁荡平在天津任职期间,当时王凌波在国民党特务的追捕中跑到天津,得到鲁的藏护,还出资解决其食宿。1938年3月,时兼任民国大学(时南迁湖南溆浦)校长的鲁荡平,接纳受中共地下组织指示的共产党人、学者翦伯赞、谭丕模和作家张天翼等来校任教。翦伯赞在该校任教时,出版代表作品《历史哲学教程》一书,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奠基人之一。

  1949年湖南和平起义前,鲁荡平随国民政府到台湾。在台期间创办《湖南文献》,扶植私人办学,如台湾创立健行工专,筹备铭传商专改制,调处逢甲学院的纠纷,都有鲁荡平的鼎力相助。

  鲁荡平善诗词,是著名南社的成员,更是著名的书法家,真草篆隶皆精,得到有“草圣”之称的大书法家于右任的推崇。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在台北去世,鲁荡平挽联为:

  订交四十年前,往事萦心,令我无言一哭;

  思乡八千里外,余歌载箧,知公有恨多端。

  鲁荡平是台湾书法协会的创立者之一,并任第一届书协秘书长。鲁荡平曾先后于1962、1967和1968年被派赴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等国考察政治、教育、工商和社会风俗等。1972年曾任台湾赴日本书法家访问团团长,并在日本举行书法展,被日人誉为“书圣”。1975年6月6日,鲁荡平因病在台北空军总医院逝世,享年80岁。

  鲁荡平之子鲁定昌曾任湖南安化县长,1949年秋只身到香港,后应其父之命到台湾。鲁荡平之女鲁宜芝和孙儿鲁进母子,都留在大陆。鲁宜芝后在无锡定居;鲁进于1980年偕妻和两女到香港定居。鲁荡平为笔者叔祖父,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在北平任职时,曾大力支持我父亲鲁实先在北平4年的自学研读并给予生活上的资助;后在河南任职时,也给我父亲在学术上的考察提供帮助。1946年秋起,又同在民国大学共事。笔者曾在母亲带领下专程到他府上拜访过他,我称他为若七叔公(鲁荡平排行第七)。1951年,我父亲和祖父鲁渭平先后从香港赴台时都主要得到他的帮助,后在台北更是过从甚密。

  作者单位:长沙市雅礼雨花中学(原黎圫中学)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