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作宾卧底清廷,上演辛亥版《潜伏》

辛亥革命网 2010-12-28 00:00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王荣海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武昌起义之前,蒋作宾位至清廷军衡司司长,掌控着全国陆军人事、勤务及部队编配权。他“潜伏”在清廷眼皮底下,暗中相助革命。蒋作宾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初,公布政府九部正副首长之时,有一位年仅28岁的湖北应城人最引人注目,他就是九部之首的陆军部次长,陆军中将蒋作宾,也是九部之中最年轻的次长。而在武昌起义之前,蒋作宾位至清廷军衡司司长,掌控着全国陆军人事、勤务及部队编配权。他“潜伏”在清廷眼皮底下,暗中相助革命。蒋作宾之子蒋硕忠讲述了辛亥革命前后蒋作宾惊心动魄的革命经历。

  潜伏奇招1

  巧借清廷与袁世凯矛盾渗透

  蒋作宾生于湖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05年春,他以优异成绩考上官费赴日留学学习陆军,开始走上投笔从戎救国之路。

  1909年10月,蒋作宾开始担任清廷陆军部调军衡司任科长。军衡司又叫军制司,是掌控全国陆军人事、勤务及部队编配权的重要军事部门。这对蒋作宾从事秘密革命活动极为有利。

  为贯彻首都革命方略,蒋作宾巧妙利用清廷与袁世凯的矛盾,向清廷陆军大臣提出整编全国军队的建议,表面上为清廷统治削弱袁世凯的实力,实为革命同志渗入新军创造条件。该建议正合力图擅权的满清皇室亲贵的心意,因而很快被采纳并付诸实施。他也因此进一步得到清廷信任,被提升为军衡司司长。

  潜伏奇招2

  拖延军火 化解义军守城压力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清廷立即派陆军大臣荫昌率陆军第四镇及第一混成协前去镇压,并委派蒋作宾赴保定安排南下军队之弹药军火补给事宜,以支援在第一线镇压起义军的清军。

  蒋作宾利用职权,采取拖延战术,故意将军火安排在列车后列。当时,清军攻打武昌的72门山炮只有25发炮弹,军火迟迟不到,清军攻城乏力。蒋作宾使这一局面整整持续了十天,大大化解了起义军面临的重炮攻城威胁。

  潜伏奇招3

  策动北方新军呼应武昌起义

  清廷为挽救其皇族统治,不得已再次起用已被弃用在家养病三年的袁世凯及其部下。袁以钦差大臣的名义,调集冯国璋等部猛攻武汉三镇,革命形势十分危急。

  就在这时候,蒋作宾早已布置在新军中的一些同志刘一清、邵保、范熙绩等人策动北方新军响应武昌起义。10月29日,先由负有守护北京重任的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和蓝天蔚协统等共同发起,从滦州电促清廷立宪,撤消皇族特权,倘若不从,则实行兵谏。通电发出后,与武昌起义遥相呼应,有力声援及配合了武昌起义,远在前方的袁世凯也为之一惊,不得不在军事部署中有所顾忌。

  潜伏奇招4

  夜走江西搬兵挽救武昌之难

  “滦州通电”事发后,各地响应武昌起义,纷纷宣告独立或自治,正巧此时清廷派遣蒋作宾等人前往滦州宣抚,他们便趁此机会同正在滦州管理交通的陈其采,共劝张绍曾与吴禄贞,趁清军大举南下之际,行“围魏救赵”之计,率两万余精兵直捣北京,实现首都革命,推翻满清并解武昌起义军之危。

  然而张、吴二人担心准备不足,又对部下是否全然响应缺乏信心,不敢冒险,从而错失良机。此事被清廷暗中侦悉,将吴禄贞杀害。蒋作宾及时劝阻张绍曾进京,使张躲过杀身之祸。

  蒋硕忠说,父亲利用特殊的身份,打入清军高层,每一次支持革命的行动都冒着掉脑袋的危险。虽然百般小心,后来还是引起了清廷的注意。

  蒋作宾已无法在京久留,于是便邀约一批在北方军中的革命同志南下武昌,奔赴前线参战。时值起义军汉阳失利,黄兴东走南京,黎元洪见蒋到来,不由得伤心泪下,蒋见黎如此懦弱,便安抚黎道:“希望你能再苦守一星期,我去江西必请援兵来相救。”不久,蒋作宾出任九江都督府参谋长。

  蒋作宾就任后,旋即派刘懋政与冯嗣洪两部出兵广济、黄冈,以牵制围攻武昌之清军冯国璋部。武汉周围清军如蒋预测的那样,纷纷匆忙顺江下移,以应对刘、冯所率的江西援军,武昌起义军守城之危遂告缓解。

  人物资料

  蒋作宾(1883~1942)字雨岩。应城人。幼孤,家贫,多赖兄嫂抚养,半耕半读。15岁取秀才,1902年结识宋教仁。1905年春以官费赴日留学,当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时,他成为首批签名入会的70余人之一。

  1907年,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学习。1908年毕业回国,任保定军官速成学校教习,并提出和执行打入清军的反清计划。

  辛亥革命爆发,蒋作宾赴九江任军政府参谋长。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陆军部次长,辅佐黄兴。1915年因反袁称帝而被软禁于北京西山。袁世凯死后,复任参谋本部次长。后曾任孙中山大本营幕僚长,成为孙中山的重要助手之一。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