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末日:黯然退场 魂归安阳(3)

辛亥革命网 2024-08-19 11:02 来源:大河报 作者:朱金中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称帝,袁世凯自以为是为国家找到了一条稳定的道路,事实证明,他想得太简单了。当年老袁忽悠满清皇帝,现在是他被部下忽悠。 ,袁世凯的末

  袁世凯灵柩由火车运到安阳,葬于洹水之北,是为今天的袁林。

  袁林,我先后去过三次,每一次去的感觉都不一样。

  第一次纯属观光,兴致颇浓,只为游览。第二次是采访“彰德秋操”,漫步思考,甚为感叹。今年6月再次探访,省去了其他步骤,直接到袁世凯的墓冢前静坐片刻,五味繁杂。

  袁世凯的墓冢是西式建筑,墓冢前有碑亭一座,写着“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字,系徐世昌手笔。从外表看墓冢,是清一色的青白石,分三阶垒成。墓台之上有石柱铁门和祭祀用的石桌。墓冢呈半圆状,直径17.33米,系用青石围砌,上敷黄土。据说,整个墓台部分,是比照美国总统格兰特濒河庐墓的形制建造的。

  在安阳当地,一直有这样的传说:袁世凯临终前密令儿子,墓冢建好后看见穿红衣服的人格杀勿论,同时他又命令凡是修建墓冢的工匠一律穿红色衣服,所以当年为袁世凯建造墓冢的工匠都全部被杀成了陪葬者。

  对于这种民间掌故,大家都一笑了之。类似故事可以嫁接到中国任何一个皇帝身上,而袁世凯恰巧是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即位在前)。

  悲剧枭雄,终究被时代所抛弃

  袁世凯当皇帝是不是悲剧?

  是。

  袁世凯该不该当皇帝?对于这个问题,梁启超和冯国璋有过相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袁世凯实行帝制,错在时机不对。如果“内治修明之后,百废俱兴,家给人足,整军经武,卧薪尝胆,遇有机缘,对外一战而霸,受兹大宝,传之无穷”。(《近代史资料》)

  梁、冯的说法,或许有道理,但我不敢苟同。从专制走向共和,民智一开,哪儿有开倒车的道理?这是大的层面,就现实而论,辛亥之后,所谓中华民国,从某些层面来说只是“官国”。处于底层的老百姓对于最高统治者是总统还是皇帝感触不深,而且也无从选择,从共和体制改为帝制,触动最大的恰恰是既得利益阶层。

  辛亥革命,一大批政客、官僚、军人脱颖而出,掌控各地军政大权,他们中既有革命党人,也有立宪党人,可能更多的是北洋军阀,他们成为辛亥革命后的最大既得利益集团。

  即使袁世凯当了终身总统,那也有死的一天,尽管袁世凯的继任总统是推荐的,但理论上冯国璋、段祺瑞这些人都有被推荐的可能,所以袁世凯搞终身总统,这些既得利益集团是不大反对的。但如果实行了帝制,那段、冯等北洋军阀再也没有当上国家元首的可能,他们上升的空间就被彻底堵死了,他们的利益无疑受到了损害,所以对帝制反对最激烈的,恰恰是袁世凯最倚重的北洋军阀。冯国璋后来说得很通俗,“以前是老兄弟,以后就成了跪着的臣子”,这是万万不干的。

  得不到下层民众的拥护,也得不到上层人物的支持,这是袁世凯的悲剧。

  袁世凯的悲剧,还在于他肆无忌惮地以政治权谋破坏法律框架,让宪政体制荡然无存。相较于革命党,袁世凯出身于旧时官僚,宪法法律意识淡薄,热衷于权谋之术。从迁都北京、逼迫内阁到选举总统,袁世凯总是以权谋之术绕着宪法走,变着法以政治利益来回避法律手续。当他在权力斗争中步步胜利时,他的北洋部下也向他看齐向他学习,跟着他学会了权谋斗争。当段祺瑞、冯国璋以权谋来回应他时,袁世凯只能选择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这也是袁世凯的悲剧。

  袁世凯最大的悲剧,就在于他看到了这是一个枭雄可以改变历史的时代,但他没有看到,这也是一个历史可以改变枭雄的时代。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