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中的九江起义(2)

辛亥革命网 2011-05-25 00:00 来源:九江百年 作者:凌凤章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九江在辛亥革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军发动武装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九江率先于10月23日积极响应,宣布独立。

  首先,创办书报社,广交同志传播革命思想。徐秀钧在九江创办日文速成班,亲自授课,并开办“益智书报社”,罗大亻全开办“开化阅报社”,宣传革命思想。1909年,同盟会员林森由上海调往九江海关任文牍,与吴铁城、罗大亻全、陈中瑞等在城内化善堂(八角坊处),组织“浔阳阅书报社”,由林森主持社务,吴铁城与宁波的俞仙根佐理社务。外省旅浔革命党人如广东台山的李杏初、福建的邱予寄、宁波的何瑞昌等人,为书报社出钱出力很多。福建旅浔革命党人林炳南,专门负责社内的文字工作,社内的文件大多出于他的手笔。九江革命党人蔡公时、沈勘时、徐秀钧、张曦芝等亦多参与其间。并在读者群中吸收了商人、钱庄老板、教育界人士、缙绅、新军长官以及在各洋行做事的职员为社员,将革命势力发展到九江各个阶层。林森、吴铁城等人,还与上海、武汉等地的革命党人紧密联系,互通声气,并把外地的革命形势撰写成文,通过阅书报社介绍给九江人民,鼓舞斗争士气。实际上是九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联络同志、宣传思想、培养干部、酝酿起义的秘密机关。为辛亥革命中响应武昌起义,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其次,积极创办商团,建立革命武装。九江开埠后,帝国主义入侵者在九江开洋行,建货栈,办砖茶厂,办运输,使九江的民族工商业,受到严重打击。激起了广大工商业者的极大不满。九江革命党人紧紧把握这一契机,与商界积极合作,并谋划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棗商团。商团成立后,首先成立军事训练班,邀请53标的新军军官多人做教练。林森、吴铁城、俞仙根、何瑞昌等革命党人,亲自参加训练班学习,接受军事教育,掌握军事技能。后来,商团不仅在九江光复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还组队出征南昌、武昌,为南昌的光复,解除清军对武昌军政府之围剿,起了重要作用。而九江商会亦为辛亥革命期间九江起义的重要活动场所。诸如促使清海军归顺革命军政府、欢迎孙中山先生视察九江、九江军政分府国饷筹措等重大活动,都是在九江总商会举行的,武昌军政府都督黎元洪为九江总商会书写“九府统宗”四个大字,以表彰九江商民、商团在光复事业中的功勋。

  再次,运动新军,化敌为我。运动新军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且具有危险性。九江革命党人对此项工作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接近新军官兵,宣传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驻守九江的新军为第27混成协编第53标的陆军、驻守沿江地区的江防军。革命党人通过同乡、同学、熟人的关系和清政府驻浔新军、江防军联系,吸收同志。通过革命党人的运动,一部分新军官兵倾向了革命。如53标第一营管带范增福、第二营管带黄焕章、第三营管带何文斌、队长刘世均等均站在革命党人一边。吴铁城通过岳父的关系,结识了九江炮台总司令官徐世法及其下属戈克安等人,经过艰苦工作,53标新军中下级将士,几乎全部由倾向而支持革命。二是亲身参加行伍。1906年,江西组织新军,同盟会派了许多会员参加新军。同盟会员李烈钧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派任54标第一营管带,在该营士兵官佐中,培养了一批革命人才。李烈钧、欧阳武等打入新军内部的同盟会员,后来都成了九江乃至江西辛亥革命的风云人物。

  九江起义事关全局

  1911年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二),革命党人控制的九江岳师门外金鸡坡炮台的炮目陈廷训于夜间8时,依照原定计划发炮3响,示意起义开始。城内新军各营奏号集合,起义军臂缠印有“同心协力”四字的白布,向道署发起进攻。守道署的卫兵一闻炮声,即在头门举火,全标士兵齐声哗变,请发弹药,分据隘道,在城内各街戒严。从当晚9点至12点,起义新军相继攻占了道、署两衙,24日上午八时,起义军进攻坐镇九江的清提法使辕,其卫队40人归顺新军,城内外的警兵同时响应新军起义。至此,清军在九江的江防、陆防、警界武装相继瓦解,九江城乡全部光复。革命军公举马毓宝为都督。马系前由南京派驻九江53标标统。25日,马标统移居道署,称中华民国驻浔军政分府,分军务、政务二部。军务部由马自己负责,政务部公推罗大亻全负责。当时军政府官员共80余人。据1911年11月18日日本筱本警士向日本驻汉口总领事报告的《九江事情》记载,当时军政府主要成员是:

  驻浔军政分府都督:马毓宝

  参谋处参谋总长:李烈钧

  政事参谋官:蒋群、吴照轩

  军事参谋官:潘世远、刘世钧、范增福、何文斌、唐作模、祚桢

  宪兵部总部长:廖柏琅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