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起义
辛亥革命网 2010-11-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苟德敏 查看:
1910年11月,同盟会在广州遭遇“吾党第九次之失败”后,孙中山前往马来亚槟榔屿与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人相会。此时的同盟会人“举目前途,众有忧色;询及将来计划,莫不唏嘘叹息,相视无言”。在孙中山的鼓舞下,大家决定重振旗鼓,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广州起义。计划先占领广州,然后由黄兴率领一军入湖南趋湖北,赵声率领一军出江西趋南京,谭人凤、焦达峰在长江流域举兵响应,会师南京,举行北伐,直捣北京。同盟会鉴于历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加强此次起义的准备工作,“以全党之力举事”。他们先是根据过去军队、民军在发难时不移统一指挥的教训,从南洋各地和国内闽、苏、皖、川、桂、粤等省抽调党人组织“选锋队”(初定五百人,后增至八百人),作为中坚力量,领导广州发难。同时,孙中山等人从南洋各地和美国的华侨中为此次起义共募集了近二十万元的经费。1911年1月,同盟会又在香港成立统筹部,以黄兴、赵声为正副部长,下设出纳、秘书、储备、调度、交通、编辑、调查、总务八课,并陆续在广州设立秘密据点,执行各项任务。筹部成立后,各课分别派人进入广州开始活动。
4月8日,省城内外及各省革命力量大体联络就绪。统筹部决定发难日期定在4月13日,分10路进攻,赵声为总司令,黄兴为副。“选锋”之外,加设放火委员,预备临时放火,扰乱清军军心。但是,就在统筹部开会这一天,同盟会员温生才,单独行动,刺杀了署理广州将军孚琦。同日,又有革命党人吴镜运炸药被捕。广州城戒严。加上美洲的捐款和由日本购买的军械也未到,因此,发难日期不得不推迟。4月23日,黄兴由香港潜入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指挥部,因内奸告密,清政府在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这使起义陷于既不能速发,又不能拖延的困难境地。黄兴决定4月27日发动起义,并临时将原定十路进军计划改为四路:黄兴率一路攻总督衙门;姚雨平率军攻小北门,占飞来庙,迎接新军和防营入城;陈炯明带队攻巡警教练所;胡毅生带队守南大门。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带领“选锋队”120余人,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吹响海螺,直扑督署。督署卫兵进行顽抗,革命军枪弹齐发,击毙卫队管带,冲入督署。两广总督张鸣岐闻讯逃往水师提督衙门。黄兴等找不到张鸣歧,便放火焚烧督署衙门,然后冲杀出来,与水师提督李准的卫队发生激烈的遭遇战。随后,黄兴将所部分为三路:川、闽及南洋党人往攻督练公所;徐维扬率花县党人40人攻小北门;黄兴自率方声洞、朱执信等出南大门,企图冲出城外,与新军和巡防营中预定参加起义的力量相会合。他们在城内各处遭到敌人的阻击,英勇反抗,视死如归。革命军攻督练公所的一路途遇防勇,绕路攻龙王庙。喻云纪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左手执号筒,右手拿手枪,奋勇当先,投掷炸弹。战至半夜,终因众寡不敌,全身多处受伤,率众退至高阳里盟源米店,以米袋作垒,向敌射击。后因敌放火,他们才被迫突围,喻云纪被俘遇害。往小北门的一路也很快遭遇清军,经过一夜作战,打死打伤敌人多名。最后,张鸣岐放火烧街,徐维扬率部突围,被敌逮捕。出南大门一路冲至双底门时,方声洞“孤身被围,容无惧色,犹挥弹突击,计杀哨弁兵勇等二十余人。背血叉,身中枪,血流遍体而气不衰,弹尽力竭而死”,黄兴则伤右手,断两指,仍坚持指挥,战至最后,才避入一家小店改装出城。4月30日回到香港。
这次起义,除黄兴一部及顺德会党按期发难外,其余各路均未行动。新军子弹被收,没有作战能力;胡毅生、陈炯明事先逃出了广州城;赵声所部有一百五十人,起义时绝大部分还在香港;姚雨平因胡毅生刁难,未能及时领到枪械,起义爆发后藏匿不出。这样,起义成为黄兴一路的孤军作战,惨遭失败。起义失败后,广州革命志士潘达微收殓牺牲的革命党人遗骸72具,葬于广州郊外的红花岗,并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