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新军起义

辛亥革命网 2010-11-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勇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为乾隆帝寓意“故土新归”的新疆,近代多为沙俄所觊觎。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省,加强了对新疆的统治。,伊犁新军起义,

           为乾隆帝寓意“故土新归”的新疆,近代多为沙俄所觊觎。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省,加强了对新疆的统治。二十世纪初,由于受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民生凋敝,社会矛盾日趋激化。武昌首义,震撼全国。消息传到新疆,人心振奋,新疆民主革命运动日益高涨。迪化(今乌鲁木齐)地区最先发难。迪化革命党人刘先俊于1911年12月29日举行起义,但由于被新疆巡抚袁大化侦知,被迫于二十八日晚仓猝起义。经过一夜战斗,遭致失败。

          迪化起义失败后,革命重心转移到伊犁。伊犁是清朝伊犁将军的驻扎地,与沙皇俄国接壤,是清朝统治和沙俄侵略势力都比较强的地区。1908年湖北新军杨缵绪奉命调任伊犁,冯特民、冯大树等革命党人随同赴伊犁。在伊犁期间,冯特民建立伊犁同盟会,冯大树用汉、维、蒙等文字创办《伊犁白话报》,积极宣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和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从此,伊犁人民的斗争被引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轨道。在革命组织方面,革命党人积极发动新军,使其成为伊犁起义的主力军。同时争取哥老会众,成为起义的重要力量。此外积极争取各少数民族支持,消除因左宗棠镇压陕甘回族起义造成的回汉矛盾,经过革命党人的积极准备,伊犁革命起义条件基本成熟。

          武汉革命党人针对清王朝西迁的阴谋,密电伊犁,要求“迅速起义,响应武昌,以破彼偏安,而完成全民革命。”加之迪化起义消息传来,伊犁革命党人立即召开秘密会议,决定于1912年1月12日举行起义,由于“谣言蜂起,群情惶急”,遂提前于7日夜。李辅黄任总指挥,在其部署下,起义军兵分五路,一路攻打东城门,迎接城外哥老会等革命群众,其余四路分别进攻伊犁将军署,伊犁副都统署,和南北两处弹药库。其中四路均进展顺利,唯攻取北弹药库一路,遇清军蒙库泰部顽抗。是时情况紧急,如再拖延,志锐所调援军一到,起义军将内外受敌。革命党人遂邀请前伊犁将军广福出面调停,因蒙泰库与其同为蒙旗,又是广福旧部,随即缴械投诚。至此,伊犁起义取得初步胜利。

          1912年1月10日,伊犁临时政府成立,广福为都督,杨缵绪为总司令部部长,组成了有革命派、旧军人、旧官僚三部分人参加的政府。但政府首脑却是清朝的前任伊犁将军,这给起义埋下了隐患。伊犁起义虽然成功,但是整体力量薄弱,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所以临时政府建立后,即一面电促袁大化赞助共和,宣布独立;一面准备主动出击。为此,革命党人立即在九城竖旗招兵。汉、回、维、蒙、哈等族热烈响应,只三、四天,“即达三协,兼收并蓄,畛域全消”。

          伊犁起义,震撼了清王朝在新疆的统治。袁大化电告清廷求救,说:新疆“兵少饷绝,省城空虚”。时清朝政府摇摇欲坠,无暇西顾。袁大化遂一面积极部署防守,一面调集协统王佩兰部向伊犁进发。在此形势下,伊犁临时政府派李辅黄、徐国桢东进迎敌。双方于五台展开激战。起初,起义军进展顺利,清军节节败退。但正当战事关键时刻,起义军独立团钱广汉叛变投敌,革命民损失惨重。革命军急派杨缵绪驰援前线,双方于乌苏形成对峙。正当伊犁革命军与清军酣战之时,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新疆文武,遵旨承认”。3月15日,临时政府电令新疆巡抚改为都督,并令其速停战事。双方于8月7日签订《新伊和议条件》,主要内容为:承认共和,杨增新为全疆都督等。杨控制新疆军政大权后,便联合沙俄绞杀革命。一方面扶植广福,取消伊犁军政府,一面瓦解革命力量,将伊犁军官调离或逼入关内,一时间“几有冀北马群一空之象”。而仍坚持革命的冯特民、李辅黄等,也于1913年9月被杀害,至此,伊犁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宣告失败。

          1912年1月7日爆发的伊犁起义,是整个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起义推翻了清政府在伊犁的统治,促进了新疆各地的群众运动,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革命斗争,在新疆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