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拜将阅马场
辛亥革命网 2021-05-12 13:45 来源:《因武而昌》 作者:《因武而昌》 查看:
武昌起义胜利后,清府急调陆军大臣荫昌率军南下,企图尽快夺回武汉。湖北军政府积极扩军迎战,但由于缺乏指挥作战的主帅,于是决定电请黄兴来汉任帅。1911年10月28日,湖北军政府决定效仿汉高祖拜韩信为将的故事,由都督黎元洪拜黄兴为战时总司令。11月3日,正午时分,阅马场都督府前建一木质拜台,黎元洪传令各机关人员及武昌军队长官列队,请黄兴登坛拜将。坛之四角树立军旗,中立“战时总司令黄”六字大旗,威武森严。“都督、黄兴在坛上左右立,礼官呼读委任状,都督授委任状李国镛,命李宣读。委任状系一篇典丽文字,长约七百余言,文中大意,首先是叙述满清无道,武昌因而首义;次言推倒清廷,率师北伐,须有统领三军之人;再次言黄兴革命奋斗之光荣历史,以及拜黄兴为总司令之意义;最后是勉励黄兴勉励将士努力完成革命。李读毕,呈还都督,都督双手捧授黄兴,黄兴向都督军礼致敬,双手受委任状;次都督授印信,黄兴受印信;都督授令旗、令箭,黄兴受令旗、令箭,礼如前。每一节目,均有礼官呼读。都督退,乐作,文武长官军队行礼,乐止。黄兴演说,演说毕,黄兴与阅马场四周阅兵,下坛挽辔徐行阅马场一匝,礼成,众三呼中华民国四万同胞、黎都督、黄总司令万岁,礼毕,黄兴退。”
登坛拜将加强了黄兴的军事指挥权威,起到了振奋士气的作用,以便于同心协力“驱除鞑虏”,“建立良善真正共和,共谋人民福利。”其后,黄兴披挂战时总司令战袍,亲赴前线指挥保卫汉阳、反攻汉口的战斗。在阳夏之役中,与清军激战相持一月余,备极艰辛,攻绩卓著,为各省独立赢得了宝贵时间。
拜将台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清王朝调动大军,南下武汉,当时,中国同盟会领导人之一的黄兴,由沪来鄂,主持军事,革命军政府遂于11月3日任其为战时总司令,在此筑台授印,因名拜将台。拜将台原系临时搭建,1928年正式建亭立碑,以作永久纪念。解放前夕,亭毁碑损,1955年武昌区人民政府就原址重建一高大红色水磨石纪念碑,并复原其上所有镌刻。碑高5米多,碑座方型,碑呈锥体,基设石台,环以铁栏。碑正面为“拜将台”三个大字,其下为“辛亥首义鄂军都督黎任黄兴为总司令在此授印”两行小字,背面为“中华民国十七年十月十日辛亥首义同志会立”款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