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跟随孙中山干革命的留美幼童容星桥

辛亥革命网 2013-09-12 00:00 来源:珠海特区报 作者:涂静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874年,年仅9岁的容星桥被选为第三批免费留美幼童,后考入耶鲁大学,回国后服务于北洋海军。1891年,容星桥与关月英结婚。孙中山作为关家

  1874年,年仅9岁的容星桥被选为第三批免费留美幼童,后考入耶鲁大学,回国后服务于北洋海军。

  1891年,容星桥与关月英结婚。孙中山作为关家的密友,出席了他们的婚礼。容星桥的生命从此和辛亥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容星桥是当时120名留美幼童中,唯一跟随孙中山进行革命的人。

   容星桥热心家乡教育事业,曾出任甄贤学校首任校长。

   9岁成为第三批留美幼童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曾国藩、李鸿章为储备洋务事业人才,奏请选派聪颖弟子赴美肄习技艺。经奏准,清廷决定用4年时间招收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此事委派驻美公使陈兰彬好、容闳负责。容星桥即为这120名选派留学的幼童之一,第三批赴美,当时容星桥只有9岁。

   1878年,刚刚升入中学的容星桥,突然得到父亲病逝的消息,身为家中长子,容星桥理应回家照料后事,照顾母亲和弟弟。但为了不影响学业,在老师和容闳的劝慰下,容星桥选择了留下继续学习。美国老师为照顾容星桥家境困难,特意安排他给一家商店记账,容星桥白天上学,晚上勤工,将赚到的钱如数寄给母亲。

   1881年,清朝顽固派以“洋化”和“荒废学业”为由,诽谤留学幼童和留学事业,最终使清政府下令撤销洋肄业局,并于1881年6月下令撤回留美的全体师生。当时的容星桥已经考入耶鲁大学,收到回国的命令后只能无奈辍学。回国后容星桥通过两次考试,被派往天津水师学堂接受海军教育,1882年毕业后,他留在北洋海军中服务。

   容星桥和唐绍仪有同学之谊。1929年,唐绍仪出任中山县训委会主席兼中山县县长,唐绍仪邀请容星桥作为中山县列席委员。1929年容星桥在训委会上提出了一个禁止赌博、取消各种苛捐杂税的议案,获得通过;9月,唐绍仪提出开辟唐家港为无税口岸,容星桥表态支持,促成唐提案被通过。

   为容闳与孙中山相识搭桥

   孙中山就读于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医学院前身)的时候,曾与同班的香港著名牙医关元昌之子关景良交往甚密,孙中山还认关元昌为义父。当时容星桥在香港经商,与关元昌之女建立了感情,1891年,容星桥与关家八女关月英结婚,孙中山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就此与容星桥认识。

   当时容闳正致力于各项改革活动,国内外名声都很大,而容星桥作为容闳的堂弟,又是留美学生,孙中山对其非常尊敬,孙中山称容星桥为哥哥。其后,关心焉、容星桥和孙中山三人以兄弟相称。后经孙中山介绍,关心焉、容星桥都加入了兴中会。在此期间,孙中山经常通过容星桥打听容闳的消息,容星桥无不一一告知。容星桥还多次写信给容闳,转达孙中山对他的敬仰之情。其后容闳与孙中山建立了联系,并逐渐从改良主义者转变为民主革命者,容星桥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辛亥革命筹款

   1900年革命失败以后,容星桥返回香港,任职华民政务司署,并兼各报翻译。当时陈少白在香港主办孙中山所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中国日报》,由于经济困难,正濒临破产。容星桥知道后,介绍其与文裕堂印务公司合作,并进行改组,由李纪堂主管财务,陈少白主管报务,自己主管印务,“报社组织为之一变”,《中国日报》得以保存。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中国日报》社成为中国同盟会香港分会的机关,革命党人时常来报社分析时局、筹划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广东宣布独立,容星桥随《中国日报》回迁广州,并兼任广东省交通司副司长。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任命容星桥为革命筹款委员会委员,继续为革命筹款。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