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以价与辛亥太原光复

辛亥革命网 2011-01-18 00:00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太原日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姚以价,字维藩,号龙门山人,山西河津人,1909年,任山西陆军督练公所教练员;1910年,升任山西新军第八十六标一营管带(营长),后调任第
 

  山西不仅是率先响应武昌首义的省份之一,还是民国时期全国为数极少的几个“模范省”之一,在经济、文化、教育等诸领域均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当时活跃于三晋大地的各方面的杰出之士。

  姚以价,字维藩,号龙门山人,山西河津人,生于1882年。1902年,考取山西武备学堂。1904年,被选送日本留学。在山西同期留日的50名学生中,考取公费的只有三名,分别是阎锡山、姚以价、张维藩。1909年,学成归国,任山西陆军督练公所教练员;1910年,升任山西新军第八十六标一营管带(营长),后调任第八十五标二营管带。

  1911年10月10日,湖北的革命党人在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爆发。消息很快传到山西。新上任的山西巡抚陆钟琦对革命党人在驻省城陆军两标中的活动已有觉察,为防不测,紧急调兵遣将。针对这一情况,革命党人决定于29日拂晓举行起义,响应武昌。姚以价虽非同盟会员,但同情革命,加之带兵有方,深孚众望。有鉴于此,1911年10月29日,太原起义发动之前,在标统黄国梁先期离开部队南下的情况下,第八十五标的同盟会员杨彭龄等一致认为应该争取他参加并领导起义。在向姚以价讲明同盟会起义计划后,姚欣然同意。

  根据事先部署,10月29日晨2时,夜幕笼罩着大地,人们还在熟睡中,八十五标一、二营的一千多名士兵全副武装,在狄村北口第二营营盘内紧急集合。姚以价走马上任,以起义军总司令的身份下达起义命令:“弟兄们,清家已经统治我们中国二百六十多年了,全中国的老百姓,过着牛马不如的奴隶生活,已经受够了,我们现在要起来革命,革清家的命,推翻满清皇帝。”接着,他又宣布了“不烧杀老百姓,不奸淫妇女等各项纪律二十多条,违犯纪律、扰害老百姓者杀头”。简短的动员和布置之后,第八十五标两营士兵即向太原城内进发。姚以价亲率第二营五百人攻打抚台衙门;并以第一营五百人由督队官(副营长)苗文华带领,攻打满洲城。

  当起义新军抵达新南门(位于今太原市五一广场,原名承恩门,光复后改为首义门)时,尚未破晓,便按预定计划埋伏于吊桥附近。拂晓时分,城门像往常一样,在一片叮咣声中徐徐开启。说时迟那时快,屏声静气等候多时的士兵一拥而上,冲进城去。苗文华率领的第一营,一进城就登上城墙,向东冲向满洲城(现在的新城街);第二营则向巡抚衙门挺进。当攻打抚台衙门的先锋队冲到北司街北口时,第一营的士兵已经和旗兵接上了火。情况紧急刻不容缓,二营士兵在姚以价的指挥下一路小跑直抵府东街巡抚衙门。大门被砸开,起义军奋勇而入,防守巡抚衙门的清军卫队,在睡梦中被惊醒,披着衣裳,四散逃逸。在衙门后院里,面对激愤的起义军士兵,巡抚陆钟琦一边掩衣服一边声称:“我到山西,尚未满月(陆正式到任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并没有对不起山西人的事。”话音未落,即在一片“这就是巡抚,开枪”的呼声中,中弹身亡。接着陆钟琦之子陆光熙(字亮臣,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武昌起义爆发后,被其父召到太原,“作缓和革命之计”)在乱枪中毙命,协统谭振德因不服从革命亦被士兵击毙。巡抚衙门被起义队伍占领。

  机缘所致,不是同盟会员的姚以价首举义旗。太原光复,姚以价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光复后,还是由同盟会员、革命党人阎锡山当上了山西都督。山西军政府成立,民军三路出兵,分别从东、北、南三个方向防堵清军。姚以价自告奋勇,担任东路军总司令,亲率民军前往娘子关、固关一带据险设防,据守山西东部门户。参与组建燕晋联军。革命党人、清军第六镇总兵吴禄贞遇刺,燕晋联军计划被打破,清廷重兵压境,娘子关失守。

  从太原城头首举义旗,到娘子关前布防御敌,再到穿针引线促成燕晋联军,姚以价迅速完成了从革命的同情者到革命的积极参与者的转变,在结束清廷在山西的专制统治,实现太原光复大业的历史画卷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阎锡山对他的评价是:“姚以价其人英勇机智,善于团结部下,能以身作则,协同动作,为新军各营之表率。”

  娘子关被清军攻破之前,姚以价弃队出走,先赴天津,后辗转到江西,在李烈钧部任参谋长。1930年2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受命宣抚山西。后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上将参议。抗日战争爆发后,避居陕西。1947年2月,在西安病逝,终年65岁。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