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高君宇

辛亥革命网 2017-06-20 09:56 来源:民革山西省委会 作者:闫锋 赵忠 查看: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伟大领袖,高君宇是无产阶级共产主义运动的早期活动家;他们年龄相差30岁,在摸索中国革命的问题上,最后相遇在一个交点上——对马列主义理论的研究。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伟大领袖,高君宇是无产阶级共产主义运动的早期活动家;他们年龄相差30岁,在摸索中国革命的问题上,最后相遇在一个交点上——对马列主义理论的研究。

  孙中山视察山西,激发少年高君宇的救国之志

  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成功,辛亥革命烈火迅速在神州大地蔓延开来。10月29日(辛亥年九月初八),阎锡山等同盟会员在太原发动起义,推翻山西清政府,成立山西军政府。山西成为继宜昌、湖南、陕西之后第四个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由于革命影响巨大,再加山西同盟会员早期在山西的革命宣传,使得山西部分有识之士纷纷加入同盟会,并投身革命。高君宇的父亲高配天是山西省娄烦县峰岭底村中的开明绅士,辛亥革命前加入同盟会,任温泉都团总,后任县商会会长,得到过当局“咸与维新”和“热忱国事”的赠匾。少年高君宇,正是从他父亲口中首次听到“孙中山”这个名字的。辛亥革命爆发后,国民开始自觉地破除一些封建的禁锢,剪辫子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惧怕清政府杀头,大部分村民还不敢剪掉辫子。此时15岁的高君宇深受辛亥革命的影响,非常拥护这场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毅然同父亲和哥哥剪了辫子。村里人看到他们父子三人剪了辫子,惊恐地问:“你们剪掉辫子,要是清朝返回来,那可吃罪不轻。”高君宇立即反驳道:“要是革命党来了呢?”高君宇的话鼓舞了村里的人们,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和担忧,也跟着陆续剪了辫子。

  1912年9月18日,孙中山应阎锡山之邀,抵达太原,对太原进行考察巡视。是年,高君宇就读于太原模范中学校(1913年7月改名为山西省立第一中学,今太原五中,山西最早的一所省立中学)第八班学习。在欢迎孙中山的人群里,16岁的高君宇和同学们极力挥舞手中的小旗,表达自己对这位伟人的崇敬之情。在与孙中山短短地一面相见之后,孙中山的伟大形象便深深印在少年高君宇的脑海中,从此立志要向孙中山学习,救国救民于水火。

  革命受挫,促成高君宇较早找到救国真理

  1912年1月1日上午10时,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在革命党人欢庆革命胜利之时,袁世凯利用手中的兵权,加紧实施他的夺权计划。袁世凯先是南北议和中迫使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接着破坏《临时约法》中所规定的责任内阁制,任命其亲信爪牙赵秉钧为国务总理,排斥同盟会籍的各省都督,大搞集权;再是指使暴徒枪杀宋教仁于上海车站,阻止国民党组阁;最后,竟然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恢复帝制。袁世凯的种种倒行逆施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反对。1915年5月,省立一中师生得知袁世凯秘密接受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时,群情激愤。高君宇“目击时艰,痛国沉沦,辄愤懑填胸”,迅疾和同学发动捐款,翻印“二十一条”全文并附注释,分别在学校和街头散发,揭露袁氏卖国罪行,唤醒国民的反袁斗争。12月,袁世凯窃国称帝,蔡锷在云南组成护国军讨袁。消息传到太原,高君宇和省立一中同学上街宣传,揭露袁世凯卖国专制独裁罪行。他还将《袁氏窃国记》宣传品寄回家乡让父兄看,并寄一信指出:“洪宪过不了百日。”果然不出他所言,蔡锷在云南起兵反袁后,全国响应。袁世凯做了83天皇帝后,在全国人民的讨伐声中气死。其后,中华大地进入了军阀混战时期。

  孙中山革命事业接连遭受挫折,再加上此时的高君宇“关心时事,广泛选读京沪各大报纸及时人名著”,读后逐渐认识到,虽然皇帝倒了,但社会依然专制腐败,仍然需要改革,于是决心探寻一条全新的路。1916年,高君宇从省立一中毕业,考取北京大学地质系。同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提倡“学术思想自由”,使北大成为新思潮的摇篮。1917年1月13日,陈独秀到北大任文科学长,借北大这个文化思想阵地,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同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1918年1月,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馆长,将马列主义引入中国。面对国内军阀混战的现状,高君宇深深感到单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难以救中国,便开始研究马列主义。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高君宇、邓中夏、范鸿劼等秘密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设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小型图书馆,取名“亢慕义斋”(英文Communism——共产主义音译),成为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宣传者。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高君宇是当时的57个党员之一。毛泽东在1936年和斯诺谈话中提到,建党初期的党员,“在山西的有高君宇”。

  反思失败,携手高君宇走国共合作救国新路

  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毛泽东等出席了会议,高君宇参与了大会的工作。会上,孙中山发表了《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的讲话,指出:“中国革命党经验不多,……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以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要学习俄国人的革命方法,防止反革命派打入内部破坏,“俄之革命,事实上实是三民主义。”孙中山反思失败教训,决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会后,高君宇回到北京,协助李大钊等筹建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5月26日,高君宇回到太原,介绍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先进分子入党,中国共产党太原支部正式成立。

  9月22日,高君宇由沪抵粤,担任了孙中山的政治秘书。10月10日,广东各界举行大会,纪念武昌起义。广东商团悍然对群众开枪,当场打死20余人,是为“双十惨案”。10月12日,广州商团继续举行罢市。孙中山致电蒋介石,令其坚决镇压商团的叛乱。10月13日,商团在沙面集会,阴谋扩大叛乱。10月15日,商团首先向政府开枪;桂、湘、豫、粤军等分五路包围西关,令商团缴械。数小时战斗后,商团叛乱被平定。高君宇和张太雷等同志参加了此次孙中山领导的平定商团叛乱的斗争。他率工团军和其他友军一起英勇奋战,流弹击破车窗,受伤后仍坚持战斗。“广东工团之役,工人所以能得最后胜利,实君宇措置指导之力也据高君宇的弟弟高全德1983年回忆,此段话是1925年,经当时北京地下党组织同意,北京大学革命学生纪亮、纪守纲代起草的“高君宇墓志铭”中的一段文字。”

  10月24日,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并以国民军名义致电孙中山,吁请北上讨论国是。其时,高君宇在孙中山身边工作,力主孙中山北上。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为推进国民革命,11月10日,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并提出今后当进入一个武力为国民所有的新时代,他指出“今日以后,当划一国民之新时代,使武力与帝国主义结合之现象,永绝于国内。第一步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第二步使武力为国民之武力。国民革命必于此时,厥告成功。”11月13日,孙中山北上。11月下旬,高君宇随孙中山离开广州,先期抵达北京,因积劳成疾咳血不止,住德国医院治病。

  1925年1月,孙中山为了反对段祺瑞的“善后会议”,在共产党的支持下,决定在北京召开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卧病在床的高君宇,听到这一消息后,坚决要求出院,抱病投入了如火如荼的斗争中。3月,国民会议促成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高君宇出席了会议,并和李大钊等30人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1925年3月6日,高君宇因手术医治无效,在协和医院逝世。此时的孙中山也躺在病榻上,3月12日走完了他伟大的一生。

  高君宇年表

  1896年10月22日出生于山西省静乐县峰岭底村(今属娄烦县)。

  1912年 1月考入太原模范中学(省立一中)。

  1916年7月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地质系)。

  1919年5月4日参与组织“五四”爱国运动,并带头火烧赵家楼曹汝霖宅。

  8月指导创办山西《平民》周刊。

  192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5月1日指导创建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

  11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

  11月参与创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当选为第一任书记。

  1921年1月1日与邓中夏等创办长辛店工人劳动补习学校。

  1922年1月20日在莫斯科当选为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执行委员。

  5月5日出席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团中央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

  7月17日出席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8月29日出席中共二届中央特别会议(西湖会议)。

  1923年2月领导北京长辛店工人同反动军阀进行斗争。

  11月任中共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委员。

  1924年1月参与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

  5月任青年团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代理秘书(书记)。

  5月下旬回山西创建中共太原小组。

  7月15日参与组织领导广州沙面工人反帝大罢工。

  10月10日作为孙中山先生的政治秘书,协助平定广州商团叛乱。

  1925年1月11日列席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3月1日出席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3月6日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

  (作者:闫锋系民革太原市委组织处主任科员;赵忠系山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讲师)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