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的革命先驱——陈陶遗(2)
辛亥革命网 2021-01-16 14:41 来源:金山报 作者:沈永昌 查看:
宣统二年(1910),陈陶遗奉命去南洋任教,并替同盟会在当地华侨界募集革命经费。翌年3月,黄兴、赵声等准备到广州发动起义,陈陶遗奉命赶赴广州,但途经香港时黄花岗起义已告失败,无功而返。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后,陈陶遗携款从南洋赶回上海,接济经费短缺的沪军都督陈其美。此后,陈陶遗与马君武代表沪军到武昌联络,又和章梓等人到江苏省鼓吹革命,此后江苏省很快脱离清政府宣告独立。
民国元年(1912)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陈陶遗当选为国民党江苏省支部长,随孙中山、黄兴等往北京和袁世凯会谈。次年3月,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孙中山、黄兴即刻号召南方各省反袁,失败后出国流亡。陈陶遗回家隐居,并设法掩护讨袁失败的第一师长章梓和第九师师长冷遹到松隐避难。民国二十二年(1933),陈陶遗应上海市临时参议会会长史量才之邀,担任该会秘书长。
陈陶遗书法作品
看淡官位 自甘清贫
陈陶遗是我国近代的革命先驱,曾为辛亥革命而奔走呼号,后又严词拒绝汪伪的“委以重任”。他的看淡官位,自甘清贫,令人敬佩。
陈陶遗终究不是一个会左右逢源的人,哪怕在政坛,他也有他的理想和坚持。用陈陶遗的话说,做官并非他所愿。他这一生所努力的,也只是为了浪漫的革命理想。
1911年江苏和平易帜,陈陶遗是同盟会江苏省的首领,江苏第一任都督应由他担任。但陈陶遗决然辞让,放弃都督一职。
1925年,他放弃江苏省长职位后,直至去世,陈陶遗都在上海以卖字为生。在人口登记簿上,他也写明自己的职业是:鬻书人。大隐于市,远离政治,过自己恬淡的读书写字的生活,自然是再好不过。特别是抗战时期,陈陶遗拒绝一切邀请,坚决不当汉奸。
抗战爆发后,汪精卫登门,请他出山任上海市长,他拒绝了。陈后来跟马叙伦回忆说:二十九年(1940),精卫至上海,亟欲访我。我因就之谈,问精卫:“是否来唱双簧?”精卫即泣下。汪伪分子赵正平上门胁迫陈陶遗,遭厉声呵斥:“做人时短,做鬼时长!”赵1939年下海参加汪伪集团,曾任伪中央大学校长等职。
而与对待汪精卫等人截然相反,1939年当著名出版家张元济邀请他一起创办合众图书馆时,他义无反顾地立即同意,合众图书馆是抗战时期张元济、叶景葵等人为保存祖国文化而发起的私人图书馆,陈陶遗被选为首任董事长。期间他不但完全义务为图书馆服务,而且捐款捐书,担任这个职务完全出于一种文化情怀。
为远离国民党人的纠缠,陈陶遗一度远避香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亲自发电邀请他出任上海市参议会议长。此时,他已目睹国民党接收大员巧取豪夺,心灰意冷,遂回电:以古井不波,拒绝出山。
1946年,陈陶遗看到蒋介石倒行逆施,他与马叙伦、陈叔通、傅雷等共同发表反蒋宣言,这是他最后一次参与政治活动。
民国三十五年(1946)4月27日,陈陶遗在贫病忧愤中去世,黄炎培等人为他举办了丧事。乡邻友好则用赞誉颂扬其人格的“贞毅”两字,作为他的谥号,以示永久的纪念。
图为冯超然为陈陶遗所作《松隐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