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辛亥革命网 2010-11-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辛亥革命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由台湾中正文教基金会、中国国民党中央文化传播委员会和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等五家机构联合主办的“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
  由台湾中正文教基金会、中国国民党中央文化传播委员会和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等五家机构联合主办的“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1年10月7—9日在台北圆山大饭店召开。在为期3天的会议上,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港地区及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国的200多位学者和观察员参加了会议,在20个主题小组中宣读了60多篇论文。此次会议的最大特点,在于不仅将辛亥革命及其前后的历史问题作为大会的主题,而且也将辛亥革命以来中国90年的发展和变化纳入了讨论的范围。会议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以辛亥革命及其前后的史实为研究对象

  如台北中研院朱源的《辛亥革命的制度性意义重观》从制度层面,特别是从国体与政体结构的内涵及其运作功能的研究出发,彰显辛亥革命的意义。台湾成功大学郑梓的《辛亥革命对日据台湾反抗运动及其路线影响的再省》研究了辛亥革命对处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的反抗运动及其路线所产生的具体冲击和影响。香港中文大学郑会欣的《辛亥革命与中国的经济转型—兼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原因》则以大量数据显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经济转型的具体表现。

  二、“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治”、“辛亥革命前后的外交”和“辛亥革命前后的文化发展”

  如华中师范大学朱英的《清政府与辛亥革命前的地方自治运动》对清朝政府推行地方自治运动的目的和作用进行了详尽论述。台北中研院近代史所吕实强的《四川保路运动的本质及其演进》从民族意识的高涨和立宪派与革命派对该运动的贡献两个方面,对四川保路运动进行了研究。南京大学张宪文的《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南京临时政府评析》认为,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走出传统社会,迈上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道路,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又如上海大学陶飞亚的《“反对文化侵略”中的文化因素与非文化因素:二三十年代的国民党与基督教》考证了这一口号的起源。此方面内容和成果较多,不一一列举。

  三、“战前政治与外交”和“30年代的中日问题”

  “战前政治与外交”的论文既有抽象的理论问题的探讨,又有具体的个案问题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的中日问题是中国近代史学者关注的焦点所在。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黄自进的《蒋介石与九一八事变:不抵抗责任的探讨》就蒋介石与“九一八”事变的关系这一敏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引起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又如南京师范大学张连红的《日军攻占南京前夕南京市民的社会心理》一文以战争受害者南京市民作为考察对象,从四个方面探讨日军占领南京前夕南京市民应对战争暴行的社会心理。内容和成果较多,不一一列举。

  四、“抗战时期的傀儡组织”、“战时文教”、“战时经济和军事”、“战时中国”和“战后国共关系”

  这些主题在会议中都有论文涉及到。此外,还有论文涉及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美关系及战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问题。

  最后,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张玉法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章开沅教授、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西村成雄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学齐锡生教授先后发言,他们充分肯定了大会的成果,希望海内外学者携手共进,将辛亥革命以及20世纪中国历史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