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绍仪学术讨论会
辛亥革命网 2010-11-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辛亥革命网 查看:
1989年4月13日至15日,由珠海市政协、广东省历史学会和暨南大学历史系联合举办的唐绍仪学术讨论会在珠海市举行。来自各地的70余名学者就如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一、唐绍仪的外交活动
与会学者认为,唐绍仪自1882年到辛亥革命期间,唐绍仪大部分参与了晚清重大的外事活动,对晚清外交活动影响巨大。虽无力逆转晚清外交积弱局面,但能竭尽全力,坚持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立场,维护民族权益。常运用法理对付列强的强权外交,其外交能力在李鸿章等旧式官僚之上。在讨论具体外交事件时,有不少学者认为,唐绍仪在执行对朝政策时不应被肯定,在天津担任海管道时期的外交政策也不应过高评价。
二、唐绍仪的政治活动和政治主张
唐绍仪在辛亥革命后的政治活动和政治主张,受到了与会学者的热议。一种观点认为,唐绍仪是一位不坚定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和政治家。在探讨救国方式和道路上尽管与孙中山存在着分歧,但基本上支持孙中山领导的护国讨袁,护法讨袁活动。然而,当孙中山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时,他却站到了北伐战争的对立面,所以是不坚定的民主民主主义者。另一种观点认为唐绍仪是民主革命的功臣,谋求共和统一的爱国人士。他能顺应民主革命的潮流,紧跟时代步伐,转向共和阵营,促成了民主共和的诞生。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唐是“调和立国”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根据双方实力达成对等原则的相互妥协。第一次南北议和的成功,无疑是这一主张的积极结果。
三、关于唐绍仪晚节问题的研究
以往对于唐绍仪晚节问题主要意见有。一是唐绍仪是汉奸。一是唐绍仪保持晚节,不是汉奸。与会者运用了大量的材料基本上证实了唐绍仪不是汉奸,保持了晚节。主要依据有唐绍仪拒绝日本人的拉拢,至死也未与日本人发表公开协议。军统特务虽以汉奸为名刺唐,但军统拿不出唐充当汉奸的证据。国民政府从未说唐绍仪是汉奸,反而唐被刺杀后,蒋介石等大员却纷纷致唁电对其家属予以慰问。共产党人也从未说唐绍仪是汉奸。
与会学者从主客观两方面对唐绍仪被军统以汉奸为名刺杀做了深入分析。从客观上看,唐被刺杀是客观时局发展的结果。因为日本方面早就发表不以“国民政府”为敌,而是积极拉拢唐成立新的“中央政府”。日政府也拟采取绑架溥仪的方式迫使唐就范。武汉失陷后,日加紧了拉拢唐的步伐,唐系人物也纷纷出来活动,炮制出了拥唐亲日倒蒋的方案。蒋担心唐取代自己,遂下令予以诛杀。从主观方面看,与唐本人有关。首先,唐系人物打着唐亲日倒蒋拥唐旗号四处活动时,唐从未予以制止。其次,国民政府出资劝其离护赴港时,唐却百般推脱,动机令人担忧。面对时人非难,要求他发表公开言论,力避汉奸谣言,而他始终未公开表明态度和政治主见。使国人动摇了对他的信任,亦授蒋当局把柄。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促成了唐被刺杀这一悲剧的发生。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