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辛亥革命网 2010-11-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辛亥革命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2002年9月2日到4日,由武汉市政协、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武汉市社科院共同举办的“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在武汉召开。,张之洞
  2002年9月2日到4日,由武汉市政协、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武汉市社科院共同举办的“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在武汉召开。来自美、法、日等国七十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约四十篇。与会专家就“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展开讨论,对张之洞的思想、实践及其对晚清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交流切磋。主要内容如下:

  一、张之洞与武汉近代化

  张之洞督鄂十八年,在湖北积极推行新政,兴办洋务,使湖北成为当时全国洋务运动的三大中心之一,对武汉和全国的近代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学者认为张之洞推行新政,是以他开放通达的文化思想、求强求富的政治抱负和清正廉洁的个人品质分不开。但其在督鄂期间,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积极推行新政,在政治领域却少有建树。在经济领域,张之洞也不能称之为近代企业家,他所从事的洋务运动只是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晚清政局,且经济实践多有违背经济规律之处,以行政力量干预企业经营活动。有学者对张之洞督鄂时期的湖北地方财政做了探讨,指出当时湖北财政有所统一,有力推动湖北地方工商业发展,但地方财政始终未能迈出近代化的步伐。也有学者指出精干的封疆大吏在左右地方政局,发展地方经济的作用。有学者提出了张之洞督鄂兴办洋务,可称为“湖北模式”,这一提法值得借鉴。

  二、张之洞的洋务措施

  学者们围绕货币政策、扶持商人群体、修办铁路、兴办钢铁工业和发展军事工业等方面,对张之洞新政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张之洞的货币改革其出发点在于维护中国主权,具有历史进步性,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是一场不成功的改革。张之洞对铁路交通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芦汉铁路的修建,张功不可没。粤汉铁路虽未最终兴建,但张在筹措资金等方面出力不小。张之洞兴办钢铁联合企业,以钢铁为中心,发展运输业、水泥业、采矿业、机器制砖业、纺织业和教育事业。以上举措有力推动了武汉地区的近代化事业。此外,有学者提出在十九世纪末,张之洞形成了“大商业”观,实施“以商劝工”,大力扶持商人团体。使得清末武汉区域的商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三、对张之洞的历史评价

  近年来,学界对张之洞的历史评价仍无定论,分歧较大。有学者认为,张既是晚清洋务运动后期的领导者,又是捍卫封建名教的卫道士和精神领袖。有学者则另辟蹊径,收集整理了民间关于张之洞的传说,故事,以及相关遗址,普通百姓对张之洞的印象,这一视域出发,为张之洞研究开拓新视野,丰富了张之洞形象。

  有学者指出,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对武汉对中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当然也有历史遗留给他很多遗憾和过错,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应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现在的现代化建设环境中去研究。要防止拔高溢美张之洞,也不要贬低骂倒,以防后人纠正我们今天的偏向。还有学者认为目前张之洞研究还处在上升阶段,还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学界仍要大力挖掘资料,进一步丰富张之洞研究,为武汉地区的经济建设做贡献。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