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学术报告讨论会

辛亥革命网 2010-11-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辛亥革命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为了缅怀孙中山丰功伟绩,纪念和学习孙中山,进一步推动孙中山研究的深人开展,上海师范大学举办了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
  为了缅怀孙中山丰功伟绩,纪念和学习孙中山,进一步推动孙中山研究的深人开展,上海师范大学举办了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天津、广东、四川、江苏、山东、福建、湖北、黑龙江、吉林、辽宁、云南以及上海的六十多位专家、学者和青年史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彭明教授、陈旭麓教授、李世平教授等人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或专题发言。会上就孙中山先生研究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内容如下:

  一、关于孙中山和第一次国共合作

  孙中山晚年改组国民党,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孙中山对中国革命最伟大的贡献。在探讨孙中山作出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重大决策的原因时,有的同志认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把国共合作作为谋求中国革命的新出路。第二,用共产党的新鲜血液恢复国民党在民国以前的革命精神,使之重新成为爱国救亡的领导力量。第三,以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明确纲领,把国民革命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促进革命发展,早日实现国家独立。

  二、关于三大政策的争论问题

  海外一些学者以孙中山生前没有使用过三大政策的原话而否定其存在,以孙中山只讲过“容共”,没有讲过“联共”而断定“联共”纯属共产党的虚构。也有的同志认为,孙中山晚年政治思想除了革命性的一面之外,还存在矛盾性的一面。

  三、关于孙中山的反帝思想

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表的《孙大总统对外宣言》中承认清政府在革命前与各国缔结的不平等条约,充分证明了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是不反帝的。有学者认为,尽管孙中山晚年反帝爱国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由于他晚年政治思想具有矛盾性的一面,因此,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表现为,口头上很坚决,行动上有妥协。

  四、对让权袁世凯

  学界一直认为扩孙中山在帝国主义威胁压迫下,去宣传民生主义和实业建国是调和妥协的态度,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动摇性。有学者认为孙中山在帝国主义胁迫、革命党内部涣散、临时政府财政枯竭的情况下,无法继续武装北伐消灭清政府,不得不与袁世凯谈判,最后让位于袁世凯,暂时保存了辛亥革命的部分成果,在当时情况下应该说是正确的。有学者说,除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之外,革命调和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

  五、关于评价辛亥革命的成果和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功绩

辛亥革命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虽然南京临时政府仅仅存在三个月,但它的影响则跨越了几代历史,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应该提高到如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历史上所起的重大影响的同等地位。同样,对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评价也应该更高。

  六、关于共产国际与孙中山

  孙中山在晚年下决心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这一伟大决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一生追求新思想,勇敢地随同历史步伐不断前进的革命进取精神,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他的真诚帮助这一重要的客观条件。

  七、关于宋庆龄在继承和发展新三民主义的贡献

  有学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突出地表现在她在民主革命时期,始终坚持新三民主义的革命原则。其次,她在与国民党右派背叛三民主义的斗争中,揭露了各种假三民主义,从理论上捍卫了新三民主义。再次,她能跟随历史的脚步不断进步,在忠于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与无产阶级思想联系起来,使自己的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她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奠定了思想基础。

  此外, 这次学术报告讨论会还就孙中山在上海的革命活动,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孙中山的武装斗争思想、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以及孙中山的学说与毛泽东思想、孙中山的平等观与卢梭的平等思想、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姻家庭生活和革命事业等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