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中华100年——第三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

辛亥革命网 2010-12-2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小玲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为纪念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口号100周年,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振兴中华100年——第三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
 

  为纪念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口号100周年,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振兴中华100年——第三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12月18—20日在南京举行。自大陆、台港澳地区及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德国、韩国等国家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讨论会。会议的议题包括:兴中会成立以来的中国社会变迁;民国时期的对外关系;对外开放与民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民国时期的思想文化;民国时期重要人物的研究。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一、民国政治史研究引入了新方法

  有些学者将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尤其是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理论) 引入自己的研究,或选择全新的视角。有的学者在运用比较政治学的原理,考察了民国政治制度的渊源。又有学者根据现有大量研究成果,归纳出了民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五个特点。

  二、民国思想文化史研究领域在扩展

  有的学者将目前流行的两个研究方向——区域文化史和城市史的研究结合起来,考察成都这个相对落后的城市1911-1935年间的文化变迁。还有一位学者则避开一般西方学者以城市为中心研究中国教育的套路,选择县级和县以下的地方层面为对象,研究20世纪初期学校、社会精英和政治运动在地方层次的交互影响。

  三、人物研究依然繁荣

  其中研究孙中山的为数不少,并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开拓。有的学者从政体模式的角度,对孙中山在五权宪法论中所构想的政体模式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还有学者考证了孙中山在兴中会、同盟会时期与海外洪门的关系。有的学者通过对蒋介石与孙中山15年来交往的考察,指出他们之间“是革命党人之间正常的上下级关系”。有的学者介绍了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陈光甫档案中新发现的胡适资料, 证明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曾为中国抗战奔走呼号,并有一定实绩。

  四、民国经济史研究向纵深发展

  这次会上有关经济史的论文多选择了新的论述角度。有的学者参照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指出《实业计划》中所阐述的“混合经济制度”与“借用外资”两大思想已分别在当今海峡两岸经济建设中得到体现。本次会议经济史论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微观的实证性研究得到加强。

  综上所述,随着学术交流的加强,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新史料的整理出版,新领域的开掘,民国史研究者们的选题和视角不断拓宽,在综合性加强的基础上,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选题多样化现象或许正是作为民国史研究不断走向深化的标志。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