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辛亥革命网 2010-12-2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小玲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2006年7月28日至8月1日,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溪口研究所承办的“第五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
 

  2006年7月28日至8月1日,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溪口研究所承办的“第五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浙江奉化溪口举行。来自美、英、德、澳、日、韩、新等国家,中国台、港、澳和大陆地区的知名学者130余人莅会。共提交论文105篇。学者提交的论文涉及到民国人物、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中外关系等各个方面。主要内容如下:

  一、人物研究

  台湾学者林桶法的《从溪口到台北:1949年蒋介石的选择》一文认为:决定迁台,虽非仓促,却也非蒋介石“引退”前早已预定在下野之前,台湾只是其选项,不是唯一的选项。台湾学者刘维开的《蒋中正对大陆失败原因的检讨》以l949至1952年4年问蒋介石关于检讨大陆失败原因之演讲为资料来源,认为其对大陆失败原因的检讨有一定的方向,重点在于军事、党务及教育3个方面。熊宗仁的《何应钦与“亲日派”之辨析》对一些史学著述中将何应钦定性为“亲日派”的结论提出了疑义。

  日本学者横山宏章的《从日本看对陈独秀的评价:陈独秀既不是右倾,也不是“左倾”》指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陈独秀研究中有许多政治性的框框和术语,在“左”、“右”等非学术的语言里打转,某些定性实际上是3O年代苏联政治斗争的惯用手法。

  二、政治史研究

  论文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国民党的内部斗争及结构、国共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及地方发展等。

  崔之清的《走向集权:从国民党到中华革命党领导体制之遮变》一文,从历史学和政治学的双向视角比较考察了两党领导体制的文本规范和实际权力运作的差异。德国学者罗梅君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共产国际和中国:处于合作与对抗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共产国际和中国的互动关系中,既有合作,又有对抗,蕴含着双方各自的利益。

  此次会议上,学者们对民国经济史与对外关系史的研究进一步深化。还有学者对民国社会与社会阶层进行了深入研究,这是近年来海内外学界致力于开拓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