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孙中山诞辰135周年学术研讨会
辛亥革命网 2010-12-2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小玲 查看:
2001年11月9日至12日,纪念孙中山诞辰13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召开,来自日本、美国、台湾地区及中国大陆的50余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就孙中山的政法思想与实践、孙中山的经济思想、统一思想以及东方复兴思想进行了讨论。
一、孙中山的政法思想与实践
关于孙中山的政治现代化思想,中日学者讨论最为热烈。有学者从政治发展的角度阐释孙中山的“中国政治发展的构想”,认为这一构想包括了“全民政治”和“政党政治”两个重要概念。“全民政治”是“直接民权的政治”、“国民全体性政治”和“民有、民治、民享政治”;“政党政治”即“以党建国”和“以党治国”。全民政治和政党政治的思想对民主制度建设和中国政治发展有重要意义。
有些学者总结了孙中山的国家发展观: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政策。它们构成孙中山“与时俱进的国家发展观”。研讨会还对孙中山的司法独立理想与实践进行了分析。孙中山的“司法独立说”以其创制的“五权分立”的“五权宪法”理论为基础,是“司法独立说”的重大发展。孙中山提出具体的设想,包括建立“四级三审”制度和考试选拔法官制度,引进陪审制和考试制。孙中山还把司法独立原则写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改革司法制度“除弊”、“便民”。
二、孙中山的经济近代化思想
孙中山经济近代化思想源自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制度以及日本近代化经验。学者们还归纳了孙中山关于实现经济近代化的前提、条件、方法以及途径。其中建立民主共和国是实现经济近代化的前提,发展文化、教育、科学是必要条件;政府的领导、协调是方法;对外开放、利用外资是途径。
三、孙中山的和平统一思想
学者们认为,孙中山的统一思想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一统”思想、中国“久分必合”的历史事实及他所面临的外国侵略和清政府腐败的现实。对于统一的手段及现实意义,中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中国学者认为,孙中山力主和平统一,“但又不放弃必要时使用武力的主张”;外国学者认为孙中山主张和平统一,这一主张应成为两岸统一的重要手段,“台湾应放弃台独主张,中国大陆应放弃用武的主张”。
四、孙中山的东方复兴观
部分学者对孙中山的东方复兴思想进行评析,认为孙中山的东方复兴观是一种正确的亚洲观,与日本右翼鼓吹的“大亚洲主义”有本质区别。日本学者还追忆了孙中山在日本的革命实践活动以及他和日本友人的友谊。
此次研讨会,中外学者一致肯定了孙中山的历史地位,认为他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思想对中国的发展和富强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是中国人民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一切爱好和平、追求民主富强的进步人士的精神财富。孙中山留下的辉煌功绩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