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宋庆龄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辛亥革命网 2010-12-2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小玲 查看:
在宋庆龄诞辰100周年的前夕,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纪念宋庆龄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1月15日到17日在广州举行。
以宋庆龄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国内尚为首次举办,参加会议的成员约80余人,包括来自日本、韩国、香港地区的专家学者。宋庆龄基金会、海南省文昌县分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等单位派来了代表。《光明日报》、《近代史研究》和《广东社会科学》等有关传播媒介的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了论文40余篇,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课题主要如下:
首先,对宋庆龄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认真的考察。许多学者指出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宋庆龄从爱国主义经由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她的无可代替的特殊贡献不仅在于与时俱进,总是站在时代的前列;还由于她继承、捍卫和发展了孙中山的思想。“她的奋进成为联接贯通不同革命时期的津梁和纽带”。正是这种联接和贯通能够使过去革命斗争的传统、经验和教训为当前革命所吸收,并使更高层次的新的革命斗争得以顺畅地获得广泛的认同。在宋庆龄的巨大影响和感召下,许多曾经追随孙中山的仁人志士跨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的行列。她高举着孙中山的旗帜,无疑为革命进程注入了更多的凝聚力。
关于宋庆龄思想的发展,不少论文着重研究了从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飞跃的有关间题.意见虽然略有参差,但大都确认30年代初期是她作出重大抉择的转折点。国民党的叛变,新军阀统治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独自领导的土地革命,赴苏联和欧洲的考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使她实现了世界观的深刻转变,从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者。这种历史性的跨越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人士的必然归宿—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不可能取得彻底的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和发展中国;从民主主义发展为社会主义,只能使民主主义获得彻底性和完整性。
对于与宋庆龄有关的重要人物,构成许多论文的内容。不少文章认为宋庆龄与孙中山的关系是双向的:孙中山对宋庆龄的影响是深切的,是她迅速成长为革命家的重大因素;但宋庆龄对孙中山的影响同样不可低估,她对孙中山的晚年活动起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而在孙中山逝世后,主要是她赋予孙中山思想以活力。有些论者指出了廖仲恺、何香凝、鲍罗廷、邓演达等给予宋庆龄以重要影响,至于她与戴季陶等的分道扬镳则有其尖锐的社会内涵。分析宋庆龄与各类代表人物的关系,大有助于深化和拓展宋庆龄研究。关于宋庆龄长期革命生涯的研究,大部分论文集中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此外,关于其他问题的论述和考订也有助于推进宋庆龄研究。宋庆龄研究起步较晚,从研究成果和队伍说来都不称为“显学”。然而,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还是令人欣慰的。40余种著述和700余篇文章,进一步研究宋庆龄提供了良好基础。这次研讨会的召开,必将推动宋庆龄研究向纵深发。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